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洪幫老大高振霄一心抗日 從容飲下日軍毒酒身亡

毛錦偉

2015年07月06日15:07    來源:解放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洪幫老大高振霄一心抗日 從容飲下日軍毒酒身亡

  ■整理 本報記者 毛錦偉

  70多年前,日本侵略者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在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義無反顧,奔赴戰場,將自己的命運徹底交給國家和民族。

  還有很多人,雖未從戎,卻也如戰士般,用自己的方式英勇作戰。我們無法將他們的姓名和事跡一一列出,隻能輕輕掀開歷史的一角,挑選一二,為讀者展現波瀾壯闊的抗日戰爭中一個個側面或片段。

  茅麗瑛

  孤島抗戰女杰

  1935年茅麗瑛參加上海職業婦女會,開始從事進步活動。1938年5月5日,她被推舉為“中國職業婦女俱樂部”(簡稱“職婦”)主席。1939年春,上級黨組織指示茅麗瑛以“職婦”名義,為新四軍募集棉衣錢款。茅麗瑛發動會員向社會廣泛募捐物品,然后進行義賣,引起社會各界的熱烈響應,數天內募到款項2000余元。

  義賣會的成功引起了敵人對“職婦”、對茅麗瑛的進一步仇視。1939年12月12日晚,茅麗瑛被埋伏的汪偽特務槍擊。15日下午2時,茅麗瑛不幸逝世。

  鄭蘋如

  從明星到特工

  浙江蘭溪人,生於1917年。民國名媛,中日混血,父親是國民黨元老鄭鉞。1937年7月出版的《良友畫報》第130期的“封面女郎”。由於精通日語,1937年秋被發展成為中統特工組織成員。上海淪陷后,她融入了侵華日軍駐滬各機關中上層交際圈,並得以自由出入諸多日軍部門,獲取了大量高端機密。其中最重要的是汪精衛叛國的信息。在隨后刺殺汪偽特務組織“一把手”丁默?的任務中,鄭蘋如行動失敗,暴露身份而被捕。1940年2月,她被秘密處決於滬西中山路旁的一片荒地,連中3槍,時年23歲。電影《色·戒》女主角的歷史原型,便是鄭蘋如。

  鄭振鐸

  魔爪之下搶救古典文獻

  七七事變后,鄭振鐸擔任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的理事。作為一名文人、一名資深編輯家,他將自己的精力投入到報刊的創辦與書籍的出版工作當中。

  他最突出的功績在於保護國家文化遺產。為了從侵略者的魔爪之下搶救與保護中華民族的古典文獻,他耗盡了自己的全部心血。《脈望館抄校本古今雜劇》 等一批珍貴的圖書,都得到了搶救。他自己說:“兩年不到的時間裡,我們創立了整個的國家圖書館。”

  饒家駒

  獨臂神父的“仁者愛人”

  民國2年(1913年)來滬傳教。“八一三”抗戰爆發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成為難民首選的避難處。1937年11月9日,饒家駒在上海創立戰時平民救護難民區。中國人稱之為南市難民區,國際上則稱其為饒家駒區。其位於南市舊城廂北部,佔舊城廂三分之一面積,南以方?路為界,東西北三面都以民國路(今人民路)為界。整個南市難民區如同一輪半月,在抗戰的烽火連天中,庇護了30多萬中國難民。中外學者一致認為:這位法國神父堪稱“上海拉貝”、“中國辛德勒”。這一救助難民的范例,促進了國際人道法的訂立。

  王堯山

  與掠奪海關者戰斗到底

  七七事變后,作為中國最大、最重要的海關————江海關開始被侵吞。

  日籍人士逐漸佔據要職,處於“孤島”中的江海關岌岌可危。

  1938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全體海關華員在《文匯報》公開發表《海關華員反對接收》宣言,大呼誓死維護海關主權的決心。

  5月7日,在中共江蘇省委委員、組織部長王堯山的組織下,江海關進行了聲勢浩大的罷工護關運動,粉碎了日偽謀取海關的企圖。

  朱惺公

  為國效死是歸宿

  1938年2月,朱惺公出任《大美晚報》副刊《夜光》的主編。“夜光”,寓意黑暗中航行於茫茫大海中的帆船上的桅燈。朱惺公接手《夜光》后,大力宣傳抗日愛國,維護民族獨立。他文筆犀利,忠奸分明,浩然正氣,躍然紙上。1938年11月,《夜光》接連刊出4期《菊花專輯》,以菊花喻抗戰﹔翌年,他又在《夜光》上先后刊登《中華民族英雄專輯》《漢奸史話》 等文章,借古喻今……這些文字極大地鼓勵了上海人民的愛國熱情和抗戰到底的決心。

  1939年8月30日,朱惺公步行去報館途中,突遭暴徒槍擊,為國捐軀,年僅39歲。

  惲逸群

  潛伏在“岩井公館”

  1938年4月,日本在上海建立特務情報機構“特別調查所”,又被稱為“岩井公館”。“岩井公館”負責搜集中國大陸情報,可謂無孔不入。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主持國際新聞社香港分社工作的惲逸群,按照黨組織指示,打入“岩井公館”。他化名惲介生,化裝成一位資深學究,擔任中國編譯社社長,為“岩井公館”所辦的報刊等提供文稿。他巧妙地憑借自己的特殊身份,在這些漢奸報刊上透露抗戰的真實信息,揭露日偽的丑態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動本質,建國后曾任解放日報社社長、總編輯。

  孩子劇團

  抗戰血泊中的一朵奇花

  淞滬抗戰爆發后,許多學生家破人亡,滬東臨青學校的一部分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躲進租界,在恩派亞(嵩山戲院)難民收容所裡避難。這些孩子不少曾是學校歌詠隊的隊員,他們愛國熱情高漲,不甘心成為亡國奴,迫切要求參加抗日救亡宣傳活動。於是自發組織起來,在難民收容所裡教難童唱歌識字。中共黨組織及時指派臨青學校的黨員教師吳新稼將孩子組織起來,組成孩子劇團,開展抗日演劇活動。

  孩子劇團成立后,活躍在難民收容所、傷兵醫院和工廠、學校、裡弄,開展各種抗日演講、演劇、歌詠活動,為抗日救亡宣傳作出了貢獻。

  周信芳

  唱出國恨氣節感人

  1937年“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時,周信芳率劇團由天津來到上海。

  在上海隆隆的炮聲中,周信芳夜以繼日地參加救亡活動,不時赴前線戰場向抗日戰士作慰問宣傳,還常出現在電台義播勸募,並播唱《明末遺恨》片段。

  在《明末遺恨》結尾“殺官”折子中,周信芳飾演的崇禎帝以深沉的語調對王子公主說:“世上什麼最苦?亡國最苦!世上什麼最慘?亡國最慘!”“要知道亡了國的人,就沒有自由了!”言自心聲,更引起群情激揚。

  高振霄

  一心抗戰的洪幫老大

  1923年,高振霄受孫中山派遣到上海洪幫,聯絡各界人士,反對北洋軍閥。

  1942年后,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下,高振霄先后營救了包括黨中央派往延安學習深造的12名共產黨青年等大批中共干部及抗日志士,並購置了棉衣、藥品兩船,送到蘇北根據地。

  1945年3月,日軍威脅高振霄出任日偽上海市長並為其設宴,高振霄慷慨赴宴,當場拒絕日軍的偽職,並從容飲下日軍的毒酒身亡。

  (部分資料摘自 《日出東方》一書)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