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家乾和黃效如兩名抗戰老兵相聚成都寬巷子。
多年前,戰火紛飛,日寇橫行。一名四川小伙和一名雲南小伙,為了保衛家園,毅然投身部隊,在不同戰場上踐行殺敵御辱的誓言。如今,當年的小伙已經老去,歲月在他們臉上刻下一道道深淺不一的“溝壑”。
今天是7月7日,盧溝橋事變78周年,也是全民抗戰的78周年。7月6日下午,兩位素未謀面的抗戰老兵,90歲的黃效如以及91歲的陳家乾,在志願者的幫助下,相聚於成都寬窄巷子。回憶起當年的艱辛抗戰,兩位老人不時抹起眼淚。
70年后
兩抗戰老兵在蓉相見
90歲的黃效如,17歲時在昆明加入中國遠征軍,擔任運輸兵,曾參加過騰沖戰役等﹔91歲的陳家乾,16歲時加入20軍133師399團2營4連,曾參加過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等。
7月6日下午4點30分,成都寬窄巷子,90歲高齡的黃效如,望著門外出神。
“一個姓陳的老戰友要過來,我在這兒等他。”黃效如告訴華西都市報記者,5日下午他就從宜賓坐長途車過來,能見到當年參加抗戰的老戰友,就抑制不住地激動。
“來了啊?”“你好啊,老哥!”下午6點30分,一聲穿越70多年的問候,兩雙手緊緊握在一起,不肯放下。
90歲的黃效如,17歲時在昆明加入中國遠征軍,擔任運輸兵,曾參加過騰沖戰役等﹔91歲的陳家乾,16歲時加入20軍133師399團2營4連,曾參加過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等。
兩位老人雖已行動不便,但仍然想見見昔日的戰友,“到了我們這個年紀,能見一面是一面啊!”陳家乾感慨。
“老家路不好走,坐了5個多小時才到成都,雖然爺爺很累,但聽到要見陳老,他還是很激動。一直在問,陳老什麼時候能到?難得見他這麼高興!”黃效如孫子黃海波說。
回憶往事
曾帶車隊躲日軍轟炸
1943年,雲南保山前線戰事緊張,黃效如奉命運送彈藥、高射機槍等軍備支援前方。途中遭遇日軍飛機轟炸,在前路領頭的黃效如加速帶領車隊進入竹林躲避。轟炸后准時將彈藥等軍械送到前線。老兵相見,話題最多的還是當年的烽火歲月。黃效如講起了他帶領部隊,巧妙躲過日軍轟炸的經歷。
1943年,雲南保山前線戰事緊張,急需彈藥等軍備的補給。黃效如接到命令,立即駕駛十輪卡車運送彈藥、高射機槍等軍備,支援前方。很快,13輛軍備車、5輛被服車集結,准備天微亮時出發。但是,令黃效如等運輸兵沒想到的是,這趟運輸任務還未開始,就已危機四伏。
“后來才曉得,我們還沒出發,就遭叛徒出賣,部隊的行軍路線,早已被日軍知曉。”黃效如說,日軍的地面部隊無法前來,隻有日軍飛機對他們構成威脅。
在距離保山不到3公裡遠時,黃效如突然聽到“轟隆隆”的飛機聲,一架架日軍飛機發動突襲。這時,運輸隊一名排長大喊:“敵機臨近,各自尋找隱蔽點。”
在前路領頭的黃效如,看到前方的拐角過去就是一片異常茂盛的竹林,他立馬加速帶著其它汽車,進入竹林躲避。
突然失去目標的日軍飛機,惱羞成怒,將所有怒火發在未能跟上的其余五輛汽車上。
“那五輛車,裝的都是棉被和軍服,運送彈藥和軍械的車子都開進竹林,躲過了一劫。”
一直等到轟炸平息,日軍飛機遠去,黃效如才同戰友出發,准時將彈藥等軍械送到前線。
“我帶領車隊躲避,並及時將物資送到前線。回到部隊后,獲得了軍功獎勵。”黃效如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激動不已。“幸好遇到了那片竹林,不然面對的可能就是全軍覆沒了。”
心情大好
飯后一起轉轉新成都
“他們當年可以為了國家,那樣義無反顧地跟鬼子拼命,值得我們后人尊敬!”
“我認得到你,那天才在電視上看到過嘛。”雖然坐了一天的車,看到老戰友,陳家乾還是顯得異常興奮,“當年認識的基本都不在了。”他說,現在還能見上同時期的戰友,不管認不認識,都感覺親切,像回到了當年。
隨著時間的流逝,昔日的崢嶸歲月漸漸遠去,兩名經歷血雨腥風的老戰士,如今都過著平淡安詳的晚年生活。
“老兄,歡迎你來邛崍天台山走走,我家就在那兒。”飯桌上,陳家乾笑著邀請黃效如。“要來!要來!我現在住在宜賓屏山,也好耍哦!你來的話,要提前給我打電話,我要出來接你。”黃效如立馬掏出自制的名片摁到陳家乾手中,“等吃完飯,我們拄起拐棍去轉轉!”“好!”
“從小就聽爺爺講抗戰故事,沒想到還能在成都聽到其他老兵講抗戰經歷。”黃效如的孫子黃海波說,受爺爺的影響,他也喜歡去了解川軍的抗戰歷史,“每一次,都會受到很大震撼。他們當年可以為了國家,那樣義無反顧地跟鬼子拼命,值得我們后人尊敬!”
華西都市報實習記者 楊力 攝影 劉陳平
原標題:兩名九旬抗戰老兵“會師”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