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端子
似乎一夜之間,成年人都在埋頭涂顏色,然后在各種社交網絡上晒圖。按說,涂色不算什麼新鮮事,家有寶寶的年輕爸爸媽媽會給孩子買涂色本,咱小時候也玩過,可突然之間,在朋友圈裡晒涂色的都是成年人,不是孩子的涂鴉,而是自己的作品。有朋友在晒涂色作品時說:“午飯都沒顧上吃,終於涂完了,為自己點個贊!”她晒的作品出自《秘密花園》。更夸張的是,這類圖書竟然還一度賣斷貨!為何涂色書會風靡全球?這股熱潮能持續多久?
小孩子的書成了大人的玩具
從去年開始,成人涂/填色就火遍國外網絡。《秘密花園》雄踞英國亞馬遜暢銷書榜半年,至今依然在榜﹔而在美國亞馬遜上,《秘密花園》前不久曾問鼎暢銷書榜首,而排在總榜第二名的,正是《秘密花園》作者喬漢娜·貝斯福的第二本涂色書——《魔法森林》。在中國,《秘密花園》上市第一個月就賣斷貨,在三大圖書網站均為新書熱賣榜第一。
《秘密花園》是一本怎樣的書?書中圖案由藝術家喬漢娜·貝斯福手繪而成。96頁錯綜復雜的線條描繪出花卉、樹葉和小鳥的圖案,黑白、素雅、清新、耐看,這是一場紙與筆的游戲,整本書的黑白線稿,繁復精美,讀者可以隨意上色。
對於《秘密花園》的火爆,其編輯楊寶雲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壓力大,很多人平時也很注意紓壓。人們提倡“慢生活”,把節奏降下來,因為隻有慢下來,才能真正地體會到生活中細致的滋味。而涂色就是這樣一個慢下來的過程,你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一點點涂。《秘密花園》就是有這樣的魔力,很多人一拿起筆就會不知不覺涂下去,把憂愁和煩惱都暫時拋開,這種近乎冥想的體驗,並不是少數人的專利。
除了《秘密花園》,同期推出的還有英國做了26年涂色繪本的專業級“文藝癌患者”——邁克爾·奧馬拉團隊的《煩了就想畫幾筆》系列。除了精美的畫頁,還隨書配備了畫框和底板。據該書編輯袁小茶介紹:一開始,涂色書並不是做給成人的,而是做給小孩子涂色用的。但是在出版后發現,很多使用者反而是成年人,用涂色的方式緩解心理壓力。
為何會成為減壓利器?
以《秘密花園》為代表的涂色書被讀者稱為減壓利器。其實,通過涂色來緩解焦慮、減輕壓力本身就是一種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是藝術療法(Arttherapy)中的一種,1997年由心理學家Belchamber提出。而這種方法可追溯到精神分析大師榮格,他在苦悶、找不到自己的時候,也會採用類似的療法,在復雜的曼陀羅圖案上涂鴉。榮格心理學認為,內心的種種想法均可以繪制成曼陀羅,實際上就是“投射”。可以是焦慮、抑郁的投射,也可以是擺脫焦慮抑郁過程的投射。而填色書的圖案也都非常精致繁復、有一種對稱美,和曼陀羅圖案很接近。
另外,涂色的過程,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須一點點涂,必須集中精力、專注而細致,不知不覺中,影響我們情緒的負面信息就被屏蔽掉了。如此全身心投入,潛入圖畫世界,外界的喧囂就影響不到你了。這種近乎冥想的體驗,有靜心的作用,會達到近乎禪定的效果。
而當你埋頭專注涂色,選什麼顏色、如何搭配都是被潛意識指揮的,這些顏色既反映了你當時的心境,也會有某種暗示或引導,這種功效有點像心理治療中的沙盤,看似無意的選擇其實是潛意識的投射。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了解自我的機會。
當一幅作品完成,在抬起頭的一瞬間,看到自己獨一無二的作品,人會覺得愉悅充實,既滿足了成就感,也實現了控制欲,因為這一切都是自己獨自完成的,不假手他人,又涂出了與他人完全不同的美麗畫面。
涂色書能火多久?
搜索各大網絡書店,除了賣得最好的《秘密花園》《煩了就想畫幾筆》,各式各樣的成人填色書還在源源不斷涌入市場,除了動作敏捷、質量平平的各種跟風書,也有不少值得收藏的大制作。喬漢娜·貝斯福的第二本《魔法森林》很快上市,就連美劇《權力的游戲》也要出填色書了。
其實,前兩年曾經紅火過一種類似於填色的數碼油畫,創作者可以根據代碼指示涂上對應的顏色。這也是一種讓人專注靜心的手工作品,和成人涂色書有異曲同工之妙,但風靡了一年就淡忘了。
人們提倡“慢生活”,把節奏降下來,但慢絕不能成為另一種急功近利的追求。雖然,涂色書有放鬆、減壓的功效,但如果過於夸大,結果反而可能像我們睡不著時不斷數羊一樣,急於解決失眠問題,卻發現“那些羊跳來跳去,怎麼都數不清”,失眠的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不管怎樣,這種風潮是一種好事。它讓很多人遠離手機和電腦,增進了親友間的互動,給家庭帶來歡樂,讓藝術以普及的方式走進千家萬戶,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