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的熱愛與崇拜
盡管朱可夫出自騎兵學校,騎術絕對一流,但為了准備勝利日閱兵,他還是堅持去進行訓練,這讓騎馬行進在紅場上的朱可夫,愈發威風凜凜。
艾拉頗為珍惜一張照片,那是朱可夫的高光時刻:1945年5月8日深夜,在柏林郊外,朱可夫主持納粹德國無條件投降儀式,並代表蘇聯簽字。
關於父親的記憶,艾拉似乎希望將時光永久停留在“二戰”時期,在她不算寬敞的客廳裡,懸挂的朱可夫的照片幾乎全是這一階段的,少見戰后乃至晚年朱可夫的形象。
新京報記者問及,和父親的交往,有哪幾件事印象最為深刻?艾拉回答也是全是在“二戰”中。一次是莫斯科保衛戰,艾拉在母親的帶領下,和妹妹去到前線看望父親。
家人的到來讓朱可夫難得放鬆。事實上,在當時緊張的戰爭形勢下,朱可夫每天能睡兩三個小時已屬奢侈。妻子、女兒的到來讓朱可夫開心不已,他帶著家人在雪地裡散步,送給女兒毛絨玩具和糖果,一家人咯吱咯吱走在雪地裡,溫馨異常。
“很多人都認為他頑強、好戰,但在我們面前從未見這樣,我隻知道他是一個和藹的父親,從來沒有責罵過我們,非常體貼人……”艾拉回憶說,她給記者看了當時一家人的留影。
第二次是“二戰”勝利后,朱可夫自柏林返回莫斯科,准備勝利日閱兵。艾拉難得的再次和父親相聚,“我和妹妹又一次見到他,滿心歡喜,而和我們在一起時,父親也非常開心。”
這是朱可夫元帥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他家庭生活的一次重大事件。艾拉記得,當時家人忙著整理父親的戎裝,而她則和妹妹圍著爸爸,“用布一遍遍擦父親的勛章,使它們看起來更加閃亮。”
朱可夫一共四次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兩次被授予“勝利”最高獎章,六次獲得列寧獎章,還有許多別的獎章,這使得他的戎裝顯得不夠大,因為不少勛章無處可挂。
艾拉提及牆上挂著那幅父親騎著馬的照片。盡管朱可夫出自騎兵學校,年輕時候就是個優秀的騎手,但庄重的儀式下,朱可夫不敢有絲毫的大意,還是去接受練習。這使得朱可夫騎著馬行進在紅場上時,顯得愈發威風凜凜。
女兒成為朱可夫勝利日演講的第一批聽眾。艾拉回憶,當時父親在家中多次排練,為了更逼真一些,元帥讓家人充當聽眾,“父親說,我和妹妹使勁鼓掌”。
“在閱兵那天,我和妹妹站在觀禮台上,絲毫沒有注意到降落的雨滴。當爸爸騎著馬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時,他是如此偉岸,以至於我一直不停地在心裡吶喊:‘這是我爸爸!’‘這是我爸爸!’我驕傲極了。”艾拉回憶。
彼時,朱可夫的聲望在蘇聯如日中天,艾拉和全蘇聯人一起,陷入對朱可夫的無限熱愛與崇拜。這一年,艾拉17歲。
上一頁 |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