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9日,在雲南昆明官渡古鎮的一家店鋪內,記者見到了一位正在專心進行藝術創作的長者,他就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烏銅走銀制作技藝的第六代唯一傳承人,金永才大師。
烏銅走銀制作技藝的第六代唯一傳承人 金永才大師
烏銅走銀是雲南一種獨特的銅制純手工工藝,始創於清雍正年間的雲南石屏縣,距今已近300年歷史。它以烏銅為胎,在胎上雕刻各種花紋圖案,然后將純銀(或金)熔化后走入花紋圖案的刻痕中,利用高溫使銀(或金)與烏銅融為一體,再經過冷卻、打磨、拋光、捂黑等技術處理后,底銅自然變為烏黑,透出銀(或金)紋圖案,呈現出黑白(或黑黃)分明的技藝效果,其色彩古色古香、典雅別致。因一般多以走銀為主,故被稱為“烏銅走銀”。
烏銅走銀工藝作品 供圖 譚青
如今已過花甲之年的金永才大師,在上世紀80年代曾師從烏銅走銀大師李加汝先生,系統性地學習了烏銅走銀相關制作技藝。之后,為了促進這項傳統制作技藝的發展,金大師打破了傳統的傳承觀念,於2010年8月在官渡古鎮建立了 “烏銅走銀傳習館”並開館收徒。截至目前為止,金大師一共招收了11名徒弟,其中年紀最大的為50多歲,年紀最小的為20多歲。
目前,金永才大師主要的烏銅走銀作品是文房四寶、酒器、茶器、香爐以及花瓶等。但是近年來,金大師也開始著手設計制作一些新式的作品,例如2014年創作的“駐守時光”香插。該香插主體設計選用日晷,本著對歷史文化的尊從和傳承,最大力度還原日晷的樣式和紋飾,用烏銅走銀這一古老的技藝為日晷作一個新的詮釋。運用晷針與線香巧妙的銜接,使日晷頻添了些許靈動。
“駐守時光”香插
與不少傳統制作技藝相似,烏銅走銀也必須要面對培養傳承人這一問題。金大師認為,自己挑選徒弟的首要條件是人品要好,心術要正,心要誠。其次性子要平和有耐心,如果暴躁易怒,愛和別人發生口角,做起事情來缺乏耐心,就不適合學習這門技術。
這是因為烏銅走銀的技術關鍵在於“走銀”工序,即怎樣把銀走到烏銅上。從金屬的熔點和相融效果來說,把銅走到鐵上較容易,而把銀走到銅上難度較大。因此在掌握好適當的化學反應原理和熱原理的同時,也需要從業者能夠有足夠的耐心去完成一道道極其繁雜的純手工工序,最后打造出純美的藝術精品。
烏銅走銀工藝制作過程 供圖 譚青
金守才大師總結出來,若想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烏銅走銀制作技藝大師,則必須要達到“三品”,即良好的人品,獨立完成的產品以及精雕細琢的精品。而要達成以上這“三品”,則需要從業者花費至少20年的時間去不斷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