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夫曼
在俄羅斯文學史上,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絕對是一部獨特的小說,它講述著當女人遇到兩個男人時的那種內心糾結。俄羅斯聖彼得堡艾夫曼芭蕾舞團前晚在國家大劇院演出的《安娜·卡列尼娜》用肢體語言將安娜飛蛾扑火式的愛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那段極具特色的男子群舞“火車”舞中,安娜的臥軌充滿著戲劇張力,讓人在屏住呼吸感受張力后內心發出一聲嘆息。
艾夫曼是國際知名的編舞家,他創作的芭蕾舞劇在北京觀眾眼裡十分獨特,無論是《紅色吉賽爾》還是《柴可夫斯基的生與死》,還有《俄羅斯的哈姆萊特》都具有極強的戲劇感染力。這一次,艾夫曼帶來的《安娜·卡列尼娜》再次顯示他那充滿想象力卻又十分符合人物內心世界的解讀,無論是安娜,還是沃倫斯基,還是卡列寧,一次次的雙人舞、三人舞都准確地表達出劇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該劇開幕時安娜的孩子玩小火車的情節顯現著安娜母愛的一面,又與結尾的臥軌形成鮮明的對照,她愛沃倫斯基瘋狂熾熱,她愛孩子溫柔卻又有些無奈,她與卡列寧的畸形的婚姻則充滿著變數。對真愛的濃烈、對婚姻的冷漠和母愛的淪喪正是這部戲戲劇張力的所在,安娜在這種張力下迎向火車。
艾夫曼說:“《安娜·卡列尼娜》的故事講述了毀滅性的激情是如何奪走了一個人的幸福,講述了一個女人面對家庭和自我情感的抉擇時悲劇性的命運。我渴望通過舞蹈表達人類的靈魂,在充滿創造性的工作中,我們結合了俄羅斯傳統芭蕾的編舞手法、現代芭蕾的原創舞蹈語匯以及俄羅斯心理戲劇的特質。”
(記者 倫兵 攝影/本報記者 王曉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