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旭飾演康有為,周杰飾演光緒帝。
賈一平飾演譚嗣同。
“我們見面一個時辰,你對外,卻說了一生”,“這一個時辰讓中國歷史有了意義!”12月5日晚,根據李敖同名小說改編,田沁鑫編劇及導演,奚美娟、周杰、賈一平、方旭等主演的話劇《北京法源寺》在天橋藝術中心首演,其中奚美娟讓觀眾認為是扮演慈禧的不二人選。由賈一平飾演的譚嗣同英俊瀟洒,又有著“去留肝膽兩昆侖”的俠義,扮演康有為的方旭兼具悲情與喜感。
當晚,本報組織了20位讀者觀看該劇的演出,對於該劇厚重的歷史題材以及獨特的戲劇風格,有10名觀眾表示很震撼,8名觀眾表示很新穎。在滿分10分的評分中,最終該劇獲得了8.5分的平均分。
歷史人物做出武俠意味
李敖在《北京法源寺》中寫到,廣東青年康有為、梁啟超和湖南漢子譚嗣同在法源寺相遇,之后中國近代史上悲壯激越的戊戌變法正式拉開序幕。田沁鑫以此小說為藍本編劇,兩年時間把劇本打磨了12遍,以戲劇的視角觀照戊戌變法中的人性。該劇以法源寺開場,直接道出了“廟堂高聳,人間戲場”的主旨。演出一開始便是和尚普淨與譚嗣同的亡靈參詳“生死、鬼神、朝野、常變、家國、情理、出入、去留、強弱、因果……”該劇用傳奇加政論的方式,將一段歷史故事中的人物做出了武俠意味。《北京法源寺》關照的多是個人的處境與靈魂,歷史反而成了大背景。
該劇將1888年至1927年跨越30余年的風雨飄搖,濃縮在最具戲劇沖突的10天裡。在這10天裡,光緒與康有為君臣相見,惺惺相惜﹔維新變法的主張大膽形成﹔譚嗣同以“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決絕離世﹔梁啟超開始新的追求。劇本從宮廷皇族到知識分子,再到寺廟僧眾,歷史與未來、過去與現在交替出現。每個出現在《北京法源寺》裡的歷史人物都跟觀眾之前的認識不太一樣,劇中的仁人志士充滿了哲思的對話,用傳奇手法寫就的歷史人物有一種既傳統又新穎的中國審美氣質,讓人激動不已。對於該劇的劇情,有10名觀眾認為很深刻,5名觀眾認為充滿哲學色彩,5名觀眾認為大氣磅礡。
戲骨登台豐富舞台群像
作為一部彰顯歷史風雲的傳奇大戲,該劇展示的是那些曾經影響了中國近代史的人物群像。雖然舞台上沒有絕對的主角,但是多位戲骨的加盟塑造了眾多令人難忘的舞台形象。
舞台上,賈一平飾演的譚嗣同為變法失敗殉難,周杰扮演的光緒皇帝求變無果,悲情傷感。奚美娟扮演的慈禧太后要維持穩穩當當的大國氣象,權衡政治身份與母子感情。黃小立、李文啟、李永貴、馬迎春四位老戲骨加盟出演晚清四位重臣,造型精美,台風穩健,圍站在慈禧太后身邊,給足了氣勢。
其中奚美娟讓觀眾認為是扮演慈禧的不二人選,有6位觀眾將表演最佳一票投給了她。扮演康有為的方旭兼具悲情與喜感,獲得了3位觀眾的認可。由賈一平飾演的譚嗣同英俊瀟洒,又有著“去留肝膽兩昆侖”的俠義,獲得了5名觀眾的好評,另外6名觀眾將最喜歡的一票投給了其他演員。
台詞既厚重又詼諧
與以往的話劇不同,《北京法源寺》的台詞極具古典文學氣質,半文半白,唯美而厚重,例如慈禧太后一出場的台詞就是“我身后是一片惶惶然的大清版圖,大清、植桑、耕田、人民、炊煙,一個美好清明的大園子”。之后,慈禧的每次出場,幾乎也全部是半古文的語言風格,凝練而深刻。而劇中的其他人物都是知識分子階層,因此他們的台詞風格整體上也都典雅凝練,不失厚重,很多人物出場的台詞甚至帶有詩歌般的唯美氣韻。
該劇同樣增加了許多當代語言,詼諧有趣。例如光緒皇帝召見康有為,完成了等待多年的一次相見。光緒說:“我們見面一個時辰,你對外,卻說了一生。”康有為答:“這一個時辰讓中國歷史有了意義!”“朕為你夜不能寐,就怕見面不對路。”“我的長相,讓您失望了?”“你的顏值確實不高。”
在康有為與袁世凱的對話中,袁世凱說:“我是戊戌變法重要人物之一。”康有為稱:“你是出賣變法的重要人物,沒有之一。”當袁世凱稱自己畢竟是中華歷史上稱過帝的人,康有為貶低他說:“你是一個袁大頭,是一塊錢!”袁世凱無奈地稱:“你還能放下個人恩怨好好說話嘛?”對於這樣的台詞風格,20名觀眾中,12名觀眾認為很特別,5名觀眾認為很有趣,3名觀眾認為很有深度。
■觀劇
1.您認為該劇最打動人的地方是?
A.劇情 8人 40% B.台詞 5人 25%
C.演員表演5人 25% D.其他 2人 10%
2.您如何看待該劇的背景音樂?
A.很好聽 1人 5% B.很動人3人 15%
C.很一般 3人 15% D.沒感覺3人 15%
3.您如何看待該劇的舞美設計?
A.很唯美 8人 40% B.很古典9人 45%
C.很現代 2人 10% D.沒感覺1人 5%
京華時報記者楊楊圖片由劇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