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不久前真人版《灰姑娘》電影中,那條華麗的藍裙子曾頻頻登上新聞,成為公眾討論的焦點。但你知道嗎,這條裙子的服裝設計師也大有來頭,她十次獲得奧斯卡提名,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她就是設計師桑迪·鮑威爾(Sandy Powell)。
而最近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女同愛情片《卡羅爾》,裡面的服裝也是她打造的。讓人看了電影離開影院后,還會讓你有一種沖動,想像影片中的主角一樣,做漂亮的指甲、穿上高跟鞋。這就是鮑威爾的魔力。(文字 王裳 若初)
為40多部影片設計戲服 三獲奧斯卡
桑迪·鮑威爾1960年生於倫敦,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學院表演設計與實踐專業,受舞台藝術家林賽·坎普以及電影《死於威尼斯》的影響,開始涉足服裝設計領域,后來被導演德裡克·賈曼相中,開始為電影設計戲服。自上世界80年代開始至今,已為超過40部影片進行服裝設計。
鮑威爾第一部作品是德裡克·賈曼的《愛德華二世》,第二部作品是《奧蘭多》,這兩部影片均由蒂爾達·斯文頓主演,而鮑威爾憑借《奧蘭多》第一次拿到了奧斯卡提名。
迄今為止,鮑威爾十次提名奧斯卡,拿獎三次,獲獎作品分別是《莎翁情史》、《飛行家》和《年輕的維多利亞》。其中的《莎翁情史》,是鮑威爾第一次拿小金人。當時她的《天鵝絨金礦》也同時提名,出現了自己和自己競爭的場面。
而《飛行家》,據說這部電影的服裝預算佔了總體預算的近一半。《年輕的維多利亞》的戲服,是鮑威爾主動請纓所設計的,在准備階段她還親自觀摩了維多利亞女王的原版婚紗和加冕長袍。
此外,她還曾11次獲得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提名,憑借《天鵝絨金礦》和《年輕的維多利亞》兩次獲得最佳服裝設計獎。
灰姑娘的藍裙子十幾層 每層都有律動
說到電影《灰姑娘》裡面經典的藍裙子,其靈感來自1950年的《灰姑娘》動畫,裙子有十幾層,曾經設計了9個版本,每個版本都用了將近300米的布和10000顆水晶,而且每條裙子需要18個裁縫做500個小時。
鮑威爾說,“除了色彩之外,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它的動感,因為灰姑娘要穿著它跳舞,並穿著它逃跑。所以裙子一定也要會動才行。我可不希望它看起來像一塊厚重的扯不動的布料。我們用很多不同的材質做試驗,又在不同的材質之間做了不同的合並。我們想尋找那種感覺,就是你把布料扯下來扔在空中它們會像煙霧一樣飄渺輕盈。這就是我期待看到的效果,當灰姑娘跑起來的時候,我希望裙子的每一層都是可以有律動的。”
灰姑娘的婚紗裙也是一個大工程,16個人花了550個小時才完成,而婚紗裙擺上的花都是手工繡上去的。
至於邪惡母女三人組,鮑威爾的設計理念是:“外表看起來得是略浮夸和荒唐的,來襯托角色內心的丑惡。”
至於水晶鞋,是施華洛世奇做的,鮑威爾專門跑去其奧地利總部,設計了6款水晶鞋備選。不過,這雙鞋穿不了,莉莉·詹姆斯是穿著皮鞋拍攝,再通過數碼技術轉成電影裡看到的水晶鞋。
讓演員試穿各種服飾 找最合適的
最近剛上映並獲得奧斯卡提名的《卡羅爾》,講述的是上世紀50年代,由凱特·布蘭切特扮演的中產階級家庭主婦卡羅爾和由魯妮·瑪拉扮演的百貨公司銷售員泰瑞莎發生在紐約的一個愛情故事。影片的服裝設計由鮑威爾負責。
鮑威爾的主旨很簡單,她說主角之間的差異很明顯,“凱特扮演的是一名成熟老練又優雅的中產階級貴婦,買得起漂亮衣服,而瑪拉扮演的是一個學生,文藝的,相比穿衣是為了讓人印象深刻,她更注重舒服和實穿。展現這兩人的差異:她們的階級和年紀。”為了這部電影,鮑威爾還看了很多時尚雜志,尤其是1952至1953這個時間段的,從中她幾乎得到了所有需要的東西。
鮑威爾說女演員們常常很樂意幫她為影片角色挑選服飾,而這個合作的過程是她非常享受的。“這一切發生得非常自然。我一開始會讓女演員們穿上各種不同的衣服、款式和顏色,哪些合適、哪些不合適,慢慢就清晰了。她們沒有找過我說‘我想穿這個,或我不想穿這個’,不過我也不會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她們身上。最重要的還是她們怎麼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