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南昌西漢大墓主棺棺柩將整體打包到實驗室

2015年12月16日08: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南昌西漢大墓主棺棺柩將整體打包到實驗室

南昌西漢大墓主棺棺柩將整體打包到實驗室

備受關注的南昌西漢大墓15日進入主棺清理發掘階段。 劉佔昆 攝

12月15日,考古人員用宣紙覆蓋在棺柩上,並進行洒水處理。專家介紹,這是每天要進行的日常保濕工作。 劉佔昆 攝

主棺位於主槨室東寢的東北部,南北放置,長約4米,寬約1.8米,平面呈長方形,棺木為樟木。12月15日攝 劉佔昆 攝

備受關注的南昌西漢大墓15日進入主棺清理發掘階段。中新網記者從考古現場獲悉,為保護好文物,考古專家組決定把主棺棺柩整體“打包”至附近考古實驗室,整體打包重量達10噸以上。

自11月14日南昌西漢大墓啟動主槨室考古發掘以來,經過1個月的文物清理提取,主槨室除了棺柩部分,其他都已基本清理提取完畢。考古人員在主槨室內發現了玉耳杯、博山爐、銅壺、銅鏡、玉環、韘形玉等眾多精美玉器。

當天,中新網記者來到考古發掘現場看到,十多位考古專家圍在主棺棺柩四周,專注地研究著棺柩及周邊的情況。主棺位於主槨室東寢的東北部,南北放置,長約4米,寬約1.8米,平面呈長方形,棺木為樟木。

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專家組組長、中國秦漢考古學會會長信立祥介紹,“原本准備了兩種主棺清理方案,第一種是現場清理,但剛通過縫隙發現主棺裡面保存較好,現打算將其整體打包至一公裡外的實驗室,套箱提取是最佳方案。整體打包重量達10噸以上,由於兩側棺板坍塌,整個主棺目前隻有30厘米高。”

據專家介紹,將主棺整體“打包”運往實驗室是最好的方式,因為有各種先進儀器和低氧工作間,文物能得到最妥善保護﹔但如果棺體損壞嚴重,打包難以實現,就隻能現場打開,先清理部分棺內文物,縮小裝箱體積,減輕重量后,再運往低氧實驗室。

據介紹,正在發掘的南昌西漢大墓是目前中國發現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內涵最豐富的漢代侯國聚落遺址,墓園內有完善的道路系統和排水設施,其主墓、墓園及周邊侯國都城遺址的完整性在國內都是獨一無二的,對研究西漢列侯的園寢制度價值非常巨大。

此前,考古專家已經確定墓主人為距今2000多年的某一代海昏侯。目前,盡管能証明墓主人身份的金印等最關鍵的証據尚未發現,但已有多項証據將墓主人指向第一代海昏侯劉賀。

史料記載,海昏侯的爵位承襲了4代。第一代海昏侯劉賀的生平最具傳奇性,一生經歷了王、帝、侯的跌宕。他是漢武帝的孫子,曾被權臣霍光扶上帝位,但27天后遭廢黜,成為漢代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史稱“漢廢帝”。(柳俊武 劉佔昆)

(責編:陳燦、陳苑)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