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商務印書館、人民網、央視新聞等單位主辦的“漢語盤點2015”在京揭曉。活動現場發布了2015年年度字詞、十大流行語、十大新詞語和十大網絡用語。
“廉”、“互聯網+”、“恐”、“反恐”成年度字詞
經網友推薦、專家評議及投票,最終,“廉”、“互聯網+”成為年度國內字、國內詞﹔“恐”及“反恐”成為年度國際字、國際詞。著名作家王蒙、賈平凹為年度字詞潑墨題字。
針對年度國內字詞“廉”、“互聯網+”,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沈陽點評道:“八項規定帶來了儉以養廉,中紀委系列的組合拳促進了清正廉明,隻有法治才能將‘廉’變成一種內心動力,用內心道德的羞恥和外在的法治與輿論的圍欄來遏制貪欲的狂野。”他期盼“廉”要從罕見走向常態,要從個案走向生態,要從階段性走向永久性。人民網副總裁羅華點評年度詞匯“互聯網+”時提到,希望在互聯網的風口,這一代年輕人帶著鼠標正在飛起來。
談及國際年度字詞“恐”和“反恐”,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金燦榮點評道,從這兩個詞能看出2015年灰色的國際形勢:“2015年偏悲觀的國際大事有三件:世界經濟低迷、大國地緣政治博弈加劇,恐怖主義抬頭﹔說到反恐,年初法國《查理周刊》遭到恐怖襲擊,11月巴黎再遭恐怖襲擊。恐怖主義像是人類社會的癌症,需要人民聯手反抗。”在肯定群眾票選出的關鍵詞反映國際趨勢的同時,金燦榮許下和平的期望:“期待未來,恐怖和反恐不要成為流行詞。”
網絡流行語,你用過了嗎?
昨天公布的“漢語盤點2015”還揭曉了今年的十大網絡詞語、十大新詞語以及十大流行語。這些詞語是由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依據大規模動態流通語料庫,利用語言信息處理技術在監測數據的基礎上提取的。其中,“2015十大網絡語”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你們城裡人真會玩、為國護盤、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我想靜靜、嚇死寶寶了、內心幾乎是崩潰的、我媽是我媽、主要看氣質。
評委公布該項結果時,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網絡語言讓現場觀眾會心一笑。“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嚇死寶寶了,因為我也經常用。”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表示:“設立這個項目非常親民,在網絡詞匯的票選裡可以看到,人民群眾是語言的使用者,更是創造者。”
活動現場公布的2015十大新詞語和十大流行語,幫大家回顧了出現在2015年的新生事物以及話語潮流。其中,年度十大流行語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互聯網+,難民,亞投行,習馬會,巴黎恐怖襲擊事件,屠呦呦,四個全面,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年度十大新詞語是:互聯網+、眾創空間、獲得感、非首都功能、網約車、紅通、小短假、閱兵藍、人民幣入籃、一照一碼。
“‘互聯網+’是今年百姓最熟悉的熱詞,它不再只是提取信息或者創業的方式,而變成了我們生活的方式。”著名文化學者於丹在現場表示,她還和記者分享了她對十大新詞中兩個顏色的看法:“‘紅通’是針對外逃腐敗分子的紅色通緝令,讓大家相信底線不能碰﹔‘閱兵藍’成為我們頭頂上的夢想:在霧霾已經成為無法回避的話題時,我們希望‘閱兵藍’能成為常態。”
十年時代新詞 勾勒歲月輪廓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漢語盤點”並不是一個“年輕”的文化活動,自2006年第一屆盤點開始,“漢語盤點”評選活動已經走過十年歷程。作為十年的回顧,此次揭曉儀式上,主辦方公布了“十年時代新詞”:微博、中國夢、微信、正能量、電商、80后/90后、保障房、大數據、小長假、動車。這些時代新詞是根據使用率、使用周期、發展趨勢等指標,由系統提取、計算出的最富生命活力的新詞語。作為近十年生命活力指數最高的十個新詞,它們見証了社會發展和人們思維方式的變革。“每個時代新詞都反映了我們在社會中的經歷和體會,”北京語言大學黨委書記李宇明表示,“新詞語是最能敏感反映社會的入口。”
如今,語言盤點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現象,特別是漢語盤點已經成為漢語文化圈必不可少的一項“年終總結”。活動現場,商務印書館總編輯周洪波向觀眾介紹了國際視野內其他地區的2015年度漢字評選情況:新加坡的年度漢字是“耀”、日本的年度漢字是“安”、台灣地區的年度漢字是“換”。對此,金燦榮解釋說:“說到今年的情況,李光耀先生是新加坡國父,今年新加坡舉國哀悼他的去世,所以選擇‘耀’這個字主要是懷念李先生﹔台灣的‘換’代表現在選民對執政當局不滿要換人﹔日本的‘安’有點復雜,一個是表現了日本對未來的不確定,再一個坦率地講可能還是日本民眾對安倍比較肯定。”談及漢語文化圈的漢字盤點熱,金燦榮補充說,“用日常語言觀察社會現象是特別有意思的思路。今天我們覺得說中文的時候帶著英語特別流行,在漢語有擴大之勢的今天以及未來,也許外國人說話帶幾句中文將會成為另一種潮流。”(記者 張知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