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南昌西漢大墓墓主身份是否為漢廢帝劉賀尚待核心証據

2015年12月23日08:53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墓主身份是否為漢廢帝劉賀尚待核心証據

  考古學家們觀察主棺棺柩。本報記者 胡曉軍攝

  漆面木質盾牌 本報記者 胡曉軍攝

  主棺內蓋板上的朱雀圖案 本報記者 胡曉軍攝

  從江西省會南昌中心城區向北驅車約50公裡,便來到了該市新建區大塘坪鄉觀西村,備受關注的南昌西漢大墓就坐落在這裡。

  22日,南昌西漢大墓迎來了一群特殊的參觀者。來自全國各地的近40位一流秦漢考古學家,在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徐長青的引導下,步入了藍色大棚遮蓋下的考古工地——大墓槨室。

  “整個槨室是方形木結構,面積有400多平方米。”國家文物局所派專家組組長,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主任信立祥向客人們介紹,“主槨室之外有甬道、東西車庫和東西南北四部分回廊,回廊按錢庫、樂器庫、武庫、文書檔案庫等功能分區,每個庫之間用擋板分隔……”

  考古現場,大部分區域已基本清理完畢,主槨室東寢東北部的主棺棺柩格外引人注目。“棺柩有兩重,我們在20日已經利用航吊技術把外棺蓋揭開提取出來了,現在看到的是內棺蓋。”具體負責南昌西漢大墓考古發掘的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領隊、研究員楊軍和來賓們一起,蹲在主棺棺柩前說,“外棺和內棺之間發現了大量馬蹄金和玉器,還有精美的竹木漆器。”

  內棺蓋上,有著朵雲紋等各色紋樣,一隻站立的朱雀圖形清晰可見。“太漂亮了!”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考古系教授段清波情不自禁地說。

  主棺南側的頭箱位置尚未清理發掘,但已顯露的文物讓考古學家們眼睛發亮:一大一小兩枚玉璧,紋飾細致精美,大的直徑足有20厘米﹔多枚馬蹄金、麟趾金,盡管被朽木半遮,難掩亮麗色澤。尤其是數塊約兩、三毫米厚的金板疊壓在一起,露出一角,形似金冊。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中國考古學會秦漢考古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白雲翔驚嘆:“這是第一次在漢墓發現金板!”

  在槨室東回廊過道、西回廊過道位置,均有數塊木質盾牌及若干根木質戟、戈等有待清理提取,盾牌上隱約可見字跡。“這應該是陪葬的儀仗物品,可能對研究當時的禮儀制度有重要價值。”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田亞岐說,“南昌西漢大墓的確稱得上是我國迄今發現的保存最好、結構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擁有最完備祭祀體系的西漢列侯墓園。”

  一天的時間裡,從大墓槨室觀摩發掘現場到文保房探看出土文物,考古學家們對南昌西漢大墓的考古發掘情況作了詳細了解。

  “就南昌西漢大墓,從時間、空間、內涵三要素看,我認為墓主人非昌邑王、漢廢帝、海昏侯劉賀莫屬,尚有待取得核心証據。”白雲翔說,“墓主當過王、當過帝、又當侯,這是南昌西漢大墓最大特點,它為揭示漢代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提供了很多過去我們不知道的信息。”

  在遮蓋大墓槨室的藍色大棚外不遠處,一塊紅色標牌上寫著一排大字——一流發掘、一流保護、一流展示。“對南昌西漢大墓的考古,做到了全過程將科學發掘、文物保護、學術研究有機結合在一起,而且在發掘過程中就考慮到了今后的展示和利用,這是中國考古學和文化遺產事業的發展方向。可以說,它是當今中國考古領域的一個標杆。”白雲翔說。 (本報南昌12月22日電 本報記者 胡曉軍)

(責編:王藝錠、陳苑)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