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炮兒》電影裡彌漫著濃重的京味兒,《老炮兒》裡“六爺”馮小剛、“三兒”張涵予、“燈罩兒”劉樺都操著一口地道的京腔,雖然電影字幕對一些詞語做了注釋,但對北京方言不太了解的觀眾還是可能會無法即時抓到樂趣所在。網上流傳著一份《老炮兒北京話觀影指南》。其實,如果想要真正弄明白老北京話也並不難,因為老北京話裡的很多話都是有淵源的,比如電影名“老炮兒”就是有歷史的……
老炮兒
北京有一條胡同叫“炮局”,胡同裡有一個市公安局下屬的治安處,專管小偷、流氓、打架……這些違反治安條例的。於是,“炮局”就成了“公安局”、“拘留所”的代名詞。例如“他讓炮局帶走了”……因此, “老炮兒”顧名思義就是指代那群老進看守所的主兒。這裡要強調一下,老炮兒犯的一般都不是什麼大事,大多都沒到進監獄那份兒上。“你小子再不老實,就送炮局”,便是京城警察最給力的一句口頭禪。而那些慣偷們則給炮局看守所起了個“九道彎”的別稱,因為從北二環輔路到炮局胡同的看守所,正好要拐九個彎。
玩主
王朔的小說《頑主》犯了一個想當然的錯誤,他以為北京話裡的“玩主”就是“頑皮的人”。其實不然。在北京話裡,應當是“玩主”。首先,“主”在北京話裡,當“人”講。例如在市井平民中議論這個人或那個人的時候,往往就說“這主(兒)”、“那主(兒)”。
“玩”本來是“玩耍”的意思,但是和主(兒)結合以后,這個“玩”就有了專家的意思。
“玩主”是分項目的,有“玩車的主(兒)”,有“玩票的主(兒)”,還有“玩古董的主(兒)”等等……被稱為“玩主”的人,就是這一帶這一專業的權威,“玩主”說是的,誰也不敢說否,“玩主”說否的,誰也不敢說是,所以“玩主”是個尊稱。
沒流兒
常能聽到老人教訓說話沒譜兒的孩子,“沒流兒”、“破嘴”、“順嘴兒流”之類的。意思都是一個,就是不過腦子,逮什麼說什麼。老北京話“沒流兒”的“流兒”,是由“流”字加兒話音轉變而來的。“流”是什麼?“流”就是茶壺嘴兒。說話“沒流兒”是把人比喻成了一沒嘴兒的破茶壺,不但存不住水,還瞎流,就更別提想要倒進茶杯了。用到說話這兒就是不管懂不懂的、知道不知道的、該不該說的都一通兒瞎說。您想想,破茶壺沒流(嘴),那還能倒(道)准地方?倒(道)對地方?那不得胡倒(道)!
頂牛兒
骨牌在老北京人中流行一種玩法,類似於接龍游戲。砌好三十二張牌后,四人抓牌人手八張,擲骰子決定抓到自己手裡牌的歸屬以及誰最先出牌。出牌后,下家兒的人以前一人的牌尾點數為准續接,兩側(龍頭龍尾)皆可,如手中沒有花色可以接上,則扣一張表示懲罰,扣牌者下家再接,如此終結,最后以所扣牌點數最少者為勝。這種玩法首尾相接,在北京話裡暗含著下家“頂”上家的意思,所以這種游戲被稱為“頂牛兒”。北京話“頂牛兒”表示頭部相頂撞或互相沖突、僵持的意思,就不難理解了。
?蛾子
骨牌中點數最多的一張稱為天牌,俗語呼為“大天”。北京話“說出大天(也不成)”即由此而出。骨牌中還有一張牌稱為和牌,一端一個點兒,一端三個點兒斜排,訛變成“蛾牌”或“鵝牌”(另有一說其樣子像蛾子的翅膀,故名)。北京話呼之為“?蛾兒”,這種“斜三”的排列方式在整副牌中隻有八張,在接龍游戲中不好對應,因此,人們管那些不正常出牌經常整出點兒邪事兒人的行為叫做“出?蛾子”,后來泛指出餿主意、壞點子。
左了
北京很多土話來自於名詞,比如“左了”,與“相左”這個詞意義相同。相對“中”“正”來說。左代表偏差。也就是與原來的動機有差異。違背真實意願,與自身想法不一致。左字在古代含有貶義,並且古人重右輕左,大官被貶職,古人稱之為“左遷”實際就是降職了。所以才會出現相左這個詞匯,北京人幽默調侃的性格,把這些名詞變成了順嘴的方言。比如說“左了左了,這事應該這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