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銷書作家諾冬 堪稱"來自比利時的法國奇跡"

2016年06月21日14:06  來源:北京晨報
 
原標題:來自比利時的法國奇跡

阿梅麗·諾冬

比利時法語小說家。1966年7月9日,出生於比利時的埃特爾貝克,目前是法國最暢銷的文學作家之一,至今已出版20余部小說,每部都高居各大文學暢銷榜之首,創下法國出版界的奇跡。她曾獲法蘭西學院小說大獎、法國書商獎、阿蘭·富尼埃獎等文學獎。創作有《殺手保健》、《愛情破壞》、《午后四點》、《刺客》等作品。

她生於比利時,長於日本等東南亞國家,成名於法國——阿梅麗·諾冬可以說是現今法國最為暢銷的文學作家之一。

在法國出版界,諾冬堪稱一個奇跡。自1992年出版自己的首部作品《殺手保健》以來,諾冬幾乎每年秋初就會出版一部小說,部部都高居各大文學暢銷榜之首,每部開印都是六位數——法國小說平均印數為四千至五千冊,而由她創作的《藍胡子》,首印就是20萬冊。因為父親是比利時外交官,穿梭於多國的出生、成長和生活經歷給諾冬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也讓她將自己看作是一位“無國界”作家。在諾冬看來,自己走上寫作之路,歸功於一種“不可抗拒的力量”,正是這種力量,讓她在法國文壇,登上了別人難以企及的高度。2015年7月8日,憑借自己在文壇的杰出聲譽,諾冬被授予非世襲女男爵爵位。

被比利時人

當作“外國人”

“死裡逃生者知道人們永遠都不會理解他們。我的情況更是如此:我從某些太美、太偉大的東西裡面逃了出來。我想讓人們知道那種崇高的美,但我已經知道我無法跟他們說清楚。”

——《聞所未聞》

阿梅麗·諾冬是法比耶娜·克萊爾·諾冬的女兒,1966年7月9日出生在比利時的埃特爾貝克,她的父親是比利時外交官帕特裡·諾冬。此外,她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名叫茱莉亞·諾冬的姐姐。

顯然,諾冬並不像她自己介紹的那樣,出生在日本,事實上,她直到兩歲那年,才跟隨父母一同前往日本,並在那裡生活到五歲。隨后她又先后前往過中國、美國紐約、孟加拉國、緬甸、英國(考文垂)和老撾。

諾冬出生的家族是一個杰出的比利時政治家族,她是比利時前外交大臣查爾斯·斐迪南·諾冬的外孫女,也是作家兼政治家比埃爾·諾冬的曾孫女,同時,茱莉亞·諾冬也是一位作家。

在日本期間,諾冬在當地的學校學習日語。五歲時,諾冬隨全家一起搬到了中國,“離開日本對我來說是一個痛苦的分離”,諾冬后來在出版的《新愛美麗闖東瀛》一書中如此說道。

一直到17歲,諾冬才終於結束了自己跟隨父親在各國游蕩的生活,進入了布魯塞爾大學研究文獻學。不過,這個時候的諾冬已經被比利時人當作了一個“外國人”——雖然她的國籍一直是比利時。后來,因為家庭關系緊張的原因,在完成學業以后,諾冬返回日本,進入東京的一家日本公司工作。不過,她這一階段經歷的真實性經常會受到質疑。這可能是因為多年以后,諾冬把這段經歷統統寫進了自己的小說之中,她說:“這絕對是真的,相信我,我沒有足夠的想象力想出這樣的故事。”

《管子的玄思》講述了她在日本的童年生活,而《新愛美麗闖東瀛》講述了在日本出生的比利時少女愛美麗,在長大以后一心重返出生地,不遠萬裡來到日本,進入當地的公司,卻難以適應日本企業內部森嚴的等級制度,最終由翻譯員淪為洗廁所阿嬸的異國他鄉生活。這些故事顯然和諾冬本人的經歷極為相似——諾冬小時候就曾經以為自己是日本人,而在大學畢業以后,諾冬先后幾次回到日本。

自稱是個完全“書寫癖”

“信件的交換就像是分裂生殖:我寄給您一點點生命粒子,您一閱讀,它就翻倍了﹔而您一回信,它就增加了三倍,像滾雪球一樣。由於您,我虛無的生命當中有了一點肉湯培養基(適宜的環境),我浸泡在與人分享的文字之中。” ——《某種活法》

不過,因為不能習慣日本企業的人際關系和等級制度,一年后,阿梅麗·諾冬不得不匆匆回國。

回國以后,諾冬很快投入到寫作之中。“我是‘書寫癖’,絕對而完全的‘書寫癖’,如果面前沒有紙、藍墨水和我的華特曼鋼筆,我就會感到十分空虛。”在自己創作第一部小說《殺手保健》時,諾冬這樣形容自己。

據諾冬自己所說,她其實從17歲時就已經開始創作小說,不過直到25歲,她才出版了自己的首部小說。這部小說,就是諾冬的處女作《殺手保健》——當然,這個名字也許會引起讀者的誤解,事實上,這本書應該是一個變態殺人者的心理和養生方法,或者說殺人者關於殺人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荒謬理論。創作這部小說諾冬一共隻花了120個小時,不過它的出版卻有一點波折。在小說《聞所未聞》中,諾冬就提到了自己在創作這部作品時的各種憂心。

完成了《殺手保健》的創作之后,諾冬把手稿投給了著名的加利瑪出版社,不過,顯然對方對這個內容的稿件根本不感興趣,以“我不喜歡開玩笑”拒絕了這份稿件。諾冬不得不又把這份手稿投給了她自以為的“小出版社”阿爾班·米歇爾出版社,好在這次順利得多,老板直接拍板出版,還一口氣跟她簽了6本書的合同——幸好她在此之前已經創作了10多部書稿。

《殺手保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接下來,1993年,諾冬出版了《愛情與破壞》,依然是巨大的成功。諾冬在很多場合都表達了她對成功的喜愛:“成功真令人愉快!”

“隻有眉毛

看起來像自己”

“世界上沒有失敗的愛情,能夠感受到愛情,就已經是一種巨大的勝利。”——《冬之旅》

成名以后,阿梅麗·諾冬習慣於用一個下檐兒寬大的尖頂或者平頂黑色禮帽來作為自己的標簽,而每當她需要隱藏自己的身份時,“我不戴帽子”。“不幸的是,在巴黎,即使沒有這頂帽子,他們依然有可能認出我”,諾冬講述了這樣一個小故事:“我在超市買東西,收銀員說,‘哦,你看起來像諾冬。’但就在我快往袋子裡放完東西的時候,她又說,‘再仔細看看,其實你隻有眉毛像諾冬。’這讓我知道,我隻有眉毛長得看起來像我自己。”

如同諾冬創作的小說一般,諾冬的人生充滿了遷移。5歲以前,她生活在日本的一個風景區,受到日本保姆的照料,“這是我生活中最好的一部分,我感覺自己像個神。”接下來的兩年,她跟著父親來到了北京,住進了三裡屯使館區。然后8歲的比利時女孩又進入了紐約的公立中學——在夏令營時,她跟哥哥姐姐被人認為是保加利亞人。長大后,她又不停地在巴黎和布魯塞爾之前穿梭——因為父親的緣故,之前她還要去羅馬。

在某次訪談中,諾冬說,一直到現在,無家可歸的感覺始終伴隨著她。一年中的部分時間,諾冬居住在巴黎,剩下的時間,她住在布魯塞爾。乘坐火車往返於這兩座城市隻需要80分鐘,然而,“這就像是戰爭與和平一樣涇渭分明,巴黎充斥著香檳,布魯塞爾卻始終沉默。在布魯塞爾,我說我是一個作家,人們會來拜訪我,‘哦,這棒極了’。在巴黎,人們隻會去……”對於這個問題,諾冬深吸了一口氣沒有繼續,“我常常會想,如果我出生在比利時,生活在比利時,我還會不會成為一個作家?我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價值億萬美元。”

把選擇的權利留給自己

“很久以后,我意識到在西方世界,‘懷舊’是被人輕視的,它是一種有毒的、厚古薄今的價值觀。我得到了這樣殘酷的診斷,卻並沒有被治愈,我依然是一個頑固不化的、懷舊的人。”

——阿梅麗·諾冬

每年夏末秋初,是法國葡萄成熟的季節,也是阿梅麗·諾冬雷打不動的新作上市時間——甚至有人將葡萄成熟和諾冬新作上市合稱為這一時節法國的兩件大事。

對於法國出版界,阿梅麗·諾冬似乎是個奇跡,因為經由她創作出版的小說,部部暢銷,她本人也被譽為天才小說家,更被她的出版商看作是搖錢樹。據說諾冬但凡出現在公共場合,必須動用安保,和影視大腕兒、超級名模的規格一般。

有人曾向諾冬詢問部部暢銷的秘笈,才知曉“天才”背后的努力和挑剔——在某次採訪中,諾冬透露:“我的抽屜裡躺著75部手稿,出版面世的卻隻有21部。”事實上,諾冬每天凌晨四點就會起來寫作,每天要堅持創作四個小時。她總是寫完好幾部作品,才從其中挑選出自己最滿意的那部寄給出版社。而那些被她挑剩下的稿子,諾冬將它們裝入鞋盒,藏在比利時的家中。她甚至還在上面附了一份遺囑:“任何人都不准看、不准碰、不准銷毀”。諾冬堅持將選擇書稿的權利留給她自己而不是編輯,正如她說的那樣:“我相信(如果把它們)全都拿出來,這是一個更大的錯誤。”

北京晨報記者 何安安 綜合編譯

(責編:歐興榮、陳苑)

推薦閱讀

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父親節,聽男神致父愛 今年父親節,人民網文化頻道力邀多位文藝“男神”傾情獻“聲”,送上一聲聲祝福,帶來一首首詩篇。在平平仄仄的歲月裡,找尋峰回路轉的光陰故事。 【詳細】

名家詩會|文化名人

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中國演出市場重回春天?"擠泡沫"任重道遠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2015中國演出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演出市場總體經濟規模446.59億元,同比上升2.83%。相較前兩年總體遇冷的“陣痛期”,我國的演出市場呈現出回暖趨勢。【詳細】

影視|演出|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