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王昊宸
荒誕派戲劇先驅人物貝克特名作《美好的日子》是一部獨特的戲劇,全劇隻有兩個人物,而女主角溫妮又是一個被埋在沙堆中的人物,她在無助狀態下的自言自語和渴望與人交流表達是該劇的難點。日前在國家話劇院先鋒劇場,中國國家話劇院出品、演出的荒誕派戲劇先驅人物貝克特名作《美好的日子》華語版成功首演。劇院特邀青年導演鄒爽翻譯劇本並擔任導演,由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中國話劇金獅獎得主馮憲珍領銜主演,國家話劇院優秀演員李建鵬主演。
《美好的日子》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塞繆爾·貝克特繼《等待戈多》之后的另一部荒誕派戲劇代表作。該劇故事發生在一個荒蕪之地,女主人公溫妮在無法行動的狀態下借助生活必需品樂觀生活,在精神搖擺之時舉起手槍卻選擇快樂著繼續下去……該劇揭示了人們深陷在重復單調生活瑣事中,變得麻木空虛,內心向往“美好的日子”。貝克特以敏銳的洞察力和完美的藝術形式完成了《美好的日子》,並從多個角度引發我們對世界和自己生存狀況的深層次思考。
作為溫妮的扮演者馮憲珍,怎樣將一個無助女人的樂觀生活態度表現出來,就一部長達近兩個小時的劇來說,對女主角是一個極度的考驗。由於沙堆掩埋了下半身,演員不能走動,表演受到限制,隻能通過語言和上半身肢體來表現特定情境。馮憲珍說:“劇中有‘自說自話’的獨白,因此這部戲被稱為著名的‘戲劇馬拉鬆’。這部戲會讓我們拋棄觀賞劇情的習慣,它將考驗我的耐心,也將考驗觀眾的耐性。我堅信這是一部偉大的作品,我們有足夠的原動力,相信貝克特,相信他的文字和觀點,我要不遺余力地靠近,雖然這個人物的表現和我們的理解不一樣,但我還是希望和走進劇場的觀眾能夠產生思想共鳴。”主演李建鵬飾演的是與劇中溫妮唯一有一點交流的角色,他告訴北青報記者:“我在這部戲中雖然戲份不多,但我還是努力通過肢體語言和人物間的對話,把蘊含其中的思想表達出來,塑造出深刻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