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关于地震征兆的总结
史籍中还保留有一些经历过地震的人关于地震征兆的一些描述,主要包括对阴雨、大霁、雷声、动物反应等的记述。山西《虞乡县志》卷十《旧闻考》中,李元瀛的《地震记》,就记录了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九月二十日山西平陆强震全过程。地震前,自八月初六,“阴雨连绵四旬,盆倾檐注,过重阳微晴,十三日大霁”。对此异常天气,“乡老有识者谓,霪雨后天大热,宜防地震”。“二十日早,微雨随晴,及午歊蒸殊甚。傍晚,天西南大赤。初昏,半天,有红气如绳下注”。“二鼓后,……忽然屋舍倾塌,继有声逾迅雷”。而“自初震及次日晚,如雷之声未绝”。地震中动物的反应是:“震时,鸡敛翅贴地,犬缩尾吠声”。“二十四日晚,云如苍狗,甚雨滂沱,天上地下,震声接连,即地水盈尺”。“日数次震,牛马仰首,鸡犬声乱,即震验也”。“初震时,有大树仆地旋起者,有井水溢出者”。
除上述外,历史上地震多发地的有关方志中,也保存有地震征兆的记载或总结,如《皇朝经世文四编》卷10《学术地学》载有龚华民所归纳的“地震之兆”“六端”,这六端又被宁夏《隆德县志》卷4《拾遗·震灾》所转引:1、井水本湛静无波,倏忽浑如墨汁,泥渣上浮,势必地震。2、池沼之水,风吹成縠,荇藻交萦,无端泡沫上腾,若沸煎茶,势必地震。3、海面遇风,波浪高涌,奔腾A渹,荇藻交萦,无端而泡沫上腾,有若煎茶之沸,是为地震之兆……若风日晴和,台飓不作,海水忽然浇起,汹涌异常,势必地震。4、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无异日中,势必地震。5、天晴日暖,碧空清净,忽见黑云如缕,蜿如长蛇,横亘空际,久而不散,势必地震。6、时值盛夏,酷热蒸腾,挥汗如雨,蓦觉清凉,如受冰雪,冷气袭人,肌为之栗,势必地震。县志作者还十分明确地说:“居民如遇此六兆,急宜趋避,以防不测之灾。”
文章综合来源:人民网、搜狐、光明日报、新华网 图片来源:资料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