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相声小剧场存活之道 "包袱铺"一年流水6000万【6】--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揭相声小剧场存活之道 "包袱铺"一年流水6000万【6】

牛春梅

2013年05月09日08:04    来源:北京日报    手机看新闻

  博乐相声俱乐部:开张两年没赚钱

  “我们现在的处境确实不怎么样。”皮肤黝黑,说话缓慢而轻,金钊坐在后台化妆间里。明晃晃的灯光下,只有几张凳子,桌子上摆了一箱矿泉水。5月4日,离开场还有几分钟,小徒弟笑嘻嘻地来报说,今晚的票卖得还可以。他笑了笑,没说什么,额头上皱纹深深。

  “这就像是个‘恶性循环’,今晚这场过了,下场怎么办?”他走进剧场,坐在最后一排。“演一场,100块钱,说错一个字,扣300块!”舞台上,两个年轻的相声演员大胆地调侃着自己的收入。台下观众一片笑声。金钊也笑了。

  “我们现在真的拿不出钱来给孩子们发工资,租这个场地一晚上1200块钱,只有把场租先交了,剩下的才能分给大家。但一般情况下,我们卖的票钱能把场租交了就不错了。”金钊无奈地说,作为博乐相声俱乐部的创始人,熬到今天,他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

  丰台区宋家庄振华影院地下一层,是博乐相声俱乐部的据点,从2011年2月开始,每周六俱乐部都会在这里说相声。两年多时间,已经接待了3万多观众。

  但直到今天,金钊坦言,俱乐部还处于负盈利状态,“我们还没赚过钱,现在主要还是靠我自己贴钱。”这两年,金钊自己已经贴补了十几万元。困难时,他把自己的房子租了出去,还去帮人拍电视剧挣钱,来贴补俱乐部的场租、培训和其他花销,却仍然没钱给大家发工资。“我们有6个工作人员,大家都爱好这个,过来兼职的,没领过工资。其他相声演员更是几乎拿不到钱。”

  有时,他也自嘲这个俱乐部是个“鸡肋”,创办的时候,是和一个朋友合作。后来,朋友看没钱赚就退出了,他只得自己扛下来。“我自己就是个相声演员,也很喜欢这个,实在舍不得丢掉。”

  当晚演出刚好赶上“五四”青年节,俱乐部专门为这个节日编排了这场演出,还给每个观众发了红领巾。其中有个叫《9、19、29》的节目,三个年轻人说一段有关一个人三个年龄段的群口相声,中间穿插很多时下流行词汇,表演夸张滑稽,引得台下观众发出阵阵笑声。

  “这些相声都是孩子们自己编的,他们都是大学生,有文化,很了解年轻人的想法,能把当下人们的一些困惑融进相声里,让大家会心一笑。”金钊说。

  但年轻演员经验不足也是非常大的问题。70岁的徐淑英在这里看了一年演出,算是俱乐部的铁杆粉丝,“刚开始有很多老相声演员过来,说得很好。现在,年轻人太多了,孩子们经验不够,说得不够提神,有时候,我听得有点要睡着了。”她还是希望,老演员和年轻演员能同台演出,不能全靠年轻演员撑场子。

  金钊也很想请相声界的老演员,“最初几个月,我们也请相声界的大腕儿,观众也很喜欢,还能提携这些年轻演员。但是,过了一阵,我们实在拿不出钱了,就只能靠这些年轻的孩子们了。”

  对于博乐的未来,金钊一点儿也不乐观,“相声这个行业,需要在舞台上不断磨练,而小剧场能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以后,这些年轻人也许会成为相声界的人才。但如果这个磨练的机会都不给他们,就没人愿意做这个事情了。这门艺术就只能越来越没落了。”

(责编:值班编辑、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