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5.18国际博物馆日】“走进博物馆聆听志愿者的故事”之三

于江:首当国博讲解员 观众"滴水之恩"救了我一命

陈苑

2014年05月13日14:18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如果来到博物馆,我们总能发现有这么一群人,正直、热情、无私、奉献。他们让博物馆走近大众,他们让观众更好地了解历史,他们生动地讲述着文物背后的故事。他们,就是我们最可爱的志愿者。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即将来临,借此时机,人民网文化频道走访国家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聆听志愿者的故事。

据悉,志愿者的选拔和考核极其严格。报名者通过面试,要参加30个小时的基础培训。培训包括业务知识、服务礼仪、讲解技巧等等。培训后分入各展厅参加一个专题的试讲及考核。最后合格者才能成为志愿者。近千名报名者经过重重筛选,剩下的不过寥寥几十人。而最终按时上岗,坚持到最后的人少而又少。但就是这份执着与坚持,令我们动容。

国家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 于江 (资料图)

聆听志愿者的故事:

耿树林:国博首博两头跑 历史教师退休不下岗

张鹏:坚持用跪姿给小观众讲解 收获一柜子感人礼物

卫体民:故宫志愿者中的书法家 自学3年国画只为讲解

周志敏: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 喜见观众摇身变同事

“一个当不好博物馆讲解员的志愿者不是好机械工程师”,这句看似玩笑的形容在国家博物馆志愿者于江身上得到了充分印证。与人们印象中的“理科男”一样,于江话不多,但只要聊到在国家博物馆当志愿者的经历,他的话匣子就自然而然打开了,生动的故事与难忘的回忆,精彩纷呈,滔滔不绝。

忆首当讲解员:观众“滴水之恩”救了我一命

2002年,国家博物馆首次面向社会招聘志愿者,理工科出身的于江得知消息后立刻报了名。“从小就对历史感兴趣”,能够顺利入选国家博物馆的志愿者,于江算是实现了自己从小到大的一个心愿。

于江第一次做讲解员的经历可以用一个“囧”字来概括。“太紧张了,紧张得嗓子都发不出声音”,首次上阵为观众讲解,于江至今记忆犹新,尤其是观众队伍后面还跟着四位给他考核打分的老师,令毫无讲解经验的他紧张到不行。

讲解到一半时,由于紧张导致口干,于江解说声音变了调。观众队伍里一对老年夫妻发现了他的异常,主动给他递上了一瓶矿泉水。于江感激地接过喝了几口,清凉的水立刻滋润了快冒火的咽喉,也安抚了他紧张的情绪。

“那几口水算是救了我一命,原本卡壳的讲解后来都顺利讲完了”,回忆起那对观众夫妇的“滴水之恩”,于江至今仍然十分感动。

谈最困难讲解:硬着头皮一周背下三万字讲解词

2005年的一场古埃及展是于江印象中最困难的一次讲解经历。由于当时展品丰富、领域知识不熟悉、任务安排时间紧迫,于江和其他志愿者们得在一周之内,利用自己工作之余的时间,将三万字的稿子背诵了下来。“稿子不是定稿,期间还会陆续做补充、调整”,志愿者们只能硬着头皮不停地更新自己脑中的“存档”。

除了“急活”会令志愿者们犯难,反反复复地背诵同一段讲解词,也会让不少志愿者们望而却步。

“当年和我同一批加入的志愿者有150人,而到目前为止,能够坚持下来的已经不到三十人了。”回忆起身边来来去去的志愿者伙伴,于江有些叹息。

多年来,他曾经几次介绍自己身边的朋友加入到国家博物馆志愿者的行列,但最终能坚持下来的极少。

谈到放弃的原因,于江认为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时间安排不过来,还有一个就是无法熬过讲解的枯燥期。同样一段讲解词,翻来覆去地讲必定会令人感到枯燥乏味,这个时候,就需要依靠个人意志,还需要想方设法变换讲解方式,给自身制造新鲜感来战胜这段枯燥期。十多年来,于江用自己的方法击败了一次次想要放弃的念头,他形容到:“就像跑长跑,一咬牙,再坚持一下,那段枯燥期就度过了”。

聊志愿者伙伴:专业背景与历史文物完全不沾边

自从担任国家博物馆志愿者管理委员会副会长,于江不仅要负责日常的讲解工作,同时还担任起博物馆志愿者招聘、培训及考核的相关工作。

由于本职工作时间比较稳定,于江几乎每两周都能抽出半天的时间来国家博物馆进行讲解。于江介绍,国家博物馆对前来应聘的志愿者提出的首要要求就是“要有时间”,其次是要有团队意识,最后才是对外貌、声音等一些讲解员基本素质的要求。

国家博物馆从来不对志愿者的专业知识方面做硬性规定,所以志愿者们都来自各行各业。于江谈到,今年招聘的170多名新成员中,有着历史或文物相关专业知识背景的仅有2位,“跟我的情况相似,绝大多数志愿者的专业背景或本职工作跟这边完全不沾边”。

为了不断丰富自身的历史文化知识,除了国家博物馆平时安排的培训和讲座,于江和他的志愿者伙伴们会自发组织起来,到全国各地进行参观学习。山东、河北、宁夏……国内不少博物馆都留下了他们探访的足迹。

谈志愿者意义:激发观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

“如果没有讲解员,大部分观众来参观都是走马观花,很多时候是看不明白的。”于江把讲解员比作联系起博物馆与观众的重要纽带:通过这条纽带,观众可以触摸到展品背后的历史故事,了解展览的真正意义。

“通过讲解员的讲解,国家博物馆对民众的教育功能才得以充分体现出来”,于江说。

但由于展览场次多,观众人流量大,仅仅依靠国家博物馆的专职讲解员是难以完成庞大的讲解工作的,而志愿者的加入正好填补了这方面需求的空缺。

于江自豪地说,“引导观众进行参观,激发观众对历史文化的兴趣,是我们工作的责任和意义。” 

(责编:陈苑、许心怡)

相关专题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