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周有光>>往事留痕
人民网>>文化>>正文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书房

许涿 潘衍习

2015年01月09日10:43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书房

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书房

  “高山流水知音有,经世济文两同光”。我国当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周有光的书房里的东墙上,悬挂着庆祝复旦大学校庆一百周年为这位百岁老教授做的镜框,上面赫然写着的这样两句话。

  老人住北京朝阳门内后拐棒胡同一座不高的楼房里,远没有想象的那样老态龙钟,身穿紫红色的毛衣,益显精神饱满。

  旧式的楼房、旧式的家具。干净整洁、怡然舒适。书房不大,东西墙放着沙发,显见常有人来访。西面墙、南面墙门边、北面墙窗边,都是书架,装着不仅是语言文字方面的书,政治、经济、科技的都有。临北窗的小书桌上,折叠式台灯、玻璃杯、写作的笔筒、钢笔、剪刀、镇尺等各种文具,一沓有字的没字的白纸上放着一本复旦大学为复旦百岁校友出的一本书《巍巍上庠百岁星辰》。“这本书一共有9个人,我是小弟弟,排第七位。今天是1月24日,我刚好100岁11天。但是我还能工作啊!”老人高兴地向我们介绍着。老教授神采奕奕,走路还很轻便,诸事喜欢自理。

  百岁老人每天在这里读书看报写文章。不过老先生喜欢用“小电脑”,“这是用了18年的带打印机的老式电脑。”老人边说边弯腰拿起用一个包袱皮包着的设备。老先生使用拼音输入很是快捷。原来,我国的“汉语拼音方案”就是这位世纪老人主持制订的。1958年以后的小学生入学后首先要学的就是汉语拼音,这也为国际交流提供了方便。

  老人生活很有规律,晚上8点钟睡觉、早上8点钟起床,夜里还要起来。“若说长寿有什么秘诀,我觉得是随遇而安,人活着,要有事情做。”为中国汉字的规范化做出重大贡献的老专家,乡音虽是难改,但“人活着,要有事情做”的说法、做法,却是规范的、不变的。

  周有光1906年1月13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市,后来迁居苏州。1923年开始就学上海圣约翰大学;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随同全体同学和华籍教授离校,改读离校师生创办的光华大学,1927年毕业。1928年至1949年,任教光华大学、江苏和浙江教育学院;任职新华银行,由银行派驻美国纽约。1949年上海解放后回国,担任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和上海财经学院教授。1955年10月参加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后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参加制订汉语拼音方案,提出方案的三原则,方案在1958年公布。主持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的制订,提出正词法的基本规则和内在矛盾,基本规则在1988年公布。1979至1982年出席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文献技术会议,该组织通过国际投票认定汉语拼音方案为拼写汉语的国际标准(ISO7098)。先后共出版书籍20多种,发表论文300多篇。曾担任第四届、五届、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本报记者 许涿 潘衍习 摄影报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6年01月26日 第五版)

(责编:王鹤瑾、许心怡)

相关专题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