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人民网>>文化>>正文

文人笔下的雪:塞外飞雪如梨花开 济南薄雪会“害羞”

2015年01月14日08:46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月14日电  (陈苑)“北京终于下雪了,等得好辛苦!”“据说在下雪,为何没见到?”1月14日,北京飘起了零星的小雪,微博上有不少网友为今年北京的初雪而激动,也有人因没见到雪而诧异“真下雪了吗”。雪,自古以来都是人们极为喜爱的冬日景象,更是文人墨客描写自然、借景抒情的对象之一,在我国经典的诗词与散文中有许多描写雪景的传世佳句,让我们一起来细细品味。

诗词中的雪:岑参写塞外飞雪似梨花开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充满奇思异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代诗人韩愈的《春雪》构思巧妙,“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可谓神来之笔,诗人用“却嫌”、“故穿”两个生动的词语写“活”了春雪,刻画出春雪美好而有灵性的一面。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仅二十个字就描绘出一幅渔翁寒江独钓图。诗人用“鸟飞绝”、“人踪灭”烘托冰天雪地的万籁俱寂、幽冷孤寒的意境,表达了自己傲岸不屈的性格。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这首由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作的《雪景》诗可谓一绝,全诗几乎都是用数字堆砌起来,从一至十至千至万至无数,却丝毫没有累赘之嫌,读之使人宛如置身于广袤天地大雪纷飞之中。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描绘北国雪景,大气磅礴,一代伟人借雪言志,寓意深远,南社发起人、诗人柳亚子曾赞此词为“千古一绝”。

散文中的雪:老舍笔下济南薄雪会“害羞”

鲁迅在散文《雪》中用独特的语言,对比描写了南方与北方雪景的不同。南方的雪景是“滋润美艳之至”,“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相比之下,鲁迅形容北方的雪是“永远如粉,如沙”,“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老舍在《济南的冬天》里细腻地描绘了济南冬天独特的雪景:“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象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象忽然害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汪曾祺笔下的雪景充满大自然的生机,他在《葡萄月令》的开头写到:“一月,下大雪。雪静静地下着。果园一片白。听不到一点声音。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在《冬天》里,他写到:“早起一睁眼,窗户纸上亮晃晃的,下雪了!雪天,到后园去折腊梅花、天竺果。明黄色的腊梅、鲜红的天竺果、白雪,生机盎然。”

梁实秋爱雪,他在散文《雪》中谈到:“有人喜雨,有人苦雨,不曾听说谁厌恶雪。”梁实秋笔下的雪可爱且大公无私:“雪的可爱处在于它的广被大地,覆盖一切,没有差别。冬夜拥被而眠,觉寒气袭人,蜷缩不敢动,凌晨张开眼皮,窗棂窗帘隙处有强光闪映大异往日,起来推窗一看,——啊!白茫茫一片银世界。竹枝松叶顶着一堆堆的白雪,杈芽老树也都镶了银边。朱门与蓬户同样的蒙受它的沾被,雕栏玉砌与瓮牖桑枢没有差别待遇。地面上的坑穴洼溜,冰面上的枯枝断梗,路面上的残刍败屑,全都罩在天公抛下的一件鹤氅之下。雪就是这样的大公无私,装点了美好的事物,也遮掩了一切的芜秽,虽然不能遮掩太久。”

(责编:陈苑、许心怡)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