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
人民网>>文化>>正文

春晚反腐相声获好评 揭秘苗阜王声成名前后

2015年02月19日10:26  来源:人民网-娱乐频道  手机看新闻

 

苗阜(左)与王声(图片来源:新京报)

人民网北京2月19日电 (王鹤瑾)由苗阜、王声表演的“反腐相声”《这都不是我的》早在央视春晚播出前,就一直备受关注。节目播出后,由于讽刺尺度大,该节目被观众视为“三十年来讽刺尺度之最”,同时也被观众称赞为30年春晚最好看的相声。据了解,苗阜与王声因去年北京卫视春晚表演相声《满腹经纶》而名声大振,对于“走红”,两位80后演员显得非常谦虚、低调,表示“多亏了同行帮衬。” 

成名前:台下只有三五个观众

苗阜、王声在亮相去年北京卫视春晚前,对于北京和全国观众而言,算是生面孔,但在西安相声界,两人堪称“中流砥柱”。近两三年里,他们共同创办的青曲社在西安两个小剧场的演出一直很火爆。

据了解,苗阜与王声从小就是同学,也都爱好相声,长大后,两人决定认真钻研这门艺术。2007年,苗阜跟一帮相声前辈和青年相声演员发起了“西安相声大会”,成立青曲社,寓意“青云直上,曲故情长”。“2007年,小剧场相声特别火,我们又喜欢在园子里说相声。”当谈及成立青曲社的初衷时,苗阜表示,“当初也确实受了德云社郭德纲老师的影响。”

青曲社以青年人为主,为培养年轻观众,多次走进大学校园进行公益巡回演出和曲艺讲座,持续到2013年底已经进行了100多场。很多当年在校园里听过青曲社相声的大学生,走上社会后也常来到剧场成为固定观众。

当然,青曲社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遇到困难与坎坷,也曾遭遇台下只有三五个观众的窘境,但在苗阜看来,“我们不觉得那是苦,因为大家都是真心喜欢相声。”如今,青曲社已经有了两个剧场,每周都要演出20多场,回首来时路,苗阜觉得“这段路很幸福。”据王声介绍,目前社里已经有了30多位演员,郑小山、张常泰、张常锁等几位相声前辈被当作是“镇社之宝”。

成名后:沉下心来闭门搞创作

自《满腹经纶》在北京卫视的马年春晚上亮相后,苗阜、王声受到观众热捧,他们的演出视频也在网上被疯狂转发,不少网友看后觉得不过瘾,还找出了完整版的《满腹经纶》,及其前身《歪批山海经》。同时,两人也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对此,两个80后小伙子的心态却显成熟,“我们觉得应该沉下心,闭门搞创作了。”苗阜透露,除了已经答应的访谈和演出,将关起门来搞创作,准备今后的演出,“刚好王声马上要当爸爸了,我去他家一起照顾孩子,这段时间就不出来了。”

在二人的相声中,观众会发现紧贴时代潮流的新鲜元素,但又不是直接搬网上的搞笑段子,比如“有个愚公移山,玉皇大帝派人把王屋与太行一搬走,WIFI信号立马就满了”。这其实也是两人的创作思路,“我们也在想,相声要往前发展不能只说老段子,也得符合现在观众的欣赏习惯,这个新段子不能直接用网上的,得合理运用。有些相声演员,我也不说是谁,一年在电视上就露一次面,观众也不满意”。

有消息称两人还要在北京成立青曲社分社。苗阜解释这个说法不准确:“我们是打算弄这么一个园子,名字还没想好,相声演出是其中一部分。主要还是展现陕西的一些传统文化特色,包括像凉皮和泡馍啊,这些都可以满足。”

 

苗阜,生于1982年1月,曾用艺名苗宏齐。快板师承陕西曲艺名家白海臣,相声师承曲艺名家郑小山。据了解,自从艺以来,他编导的多部小品、相声在全国比赛中多次获奖,曾连续5年参加陕西省五一电视晚会的策划、演出。2007年,发起“西安相声大会”,成立青曲社,担任社长,自称“非主流”相声演员。

王声,生于1982年10月,曾用艺名王宏声,绰号“王大夫”,师从相声演员郑文喜,担任青曲社秘书长。

(本文综合:北京日报、华西都市报、京华时报)

(责编:李岩、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