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
人民网>>文化>>正文

83岁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去世 被誉为"瑞典王维"

2015年03月29日07:49  来源:华西都市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他的诗充满唐诗意蕴被誉为“瑞典的王维”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和翻译家李笠还是“忘年交”。

  “醒,是梦中往外跳伞。”是他诗中的名句,而今,他却不再“跳伞”,永远沉睡

  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83岁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近日因病去世

  人 物 简 介

  出生于1931年的特朗斯特罗姆,被认为是战后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1954年他出版第一本诗集《诗十七首》,即引起瑞典诗坛轰动。1990年,因患病导致右半身瘫痪后,仍坚持纯诗写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作品多短小、精炼,往往用意象和隐喻来塑造个人的内心世界,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似乎是个遥远而陌生的名字,但在爱诗歌的小圈子中,特朗斯特罗姆还是拥有不少拥趸,他也深深影响了中国的诗人。曾将特朗斯特罗姆的多部作品翻译成中文的翻译家李笠认为,他的诗有点唐诗风味,甚至称他为“瑞典的王维”。近日,这位伟大诗人的离世,也引来国内诗歌界一片哀叹。

    他的诗/

  意象奇特而精准

  带有禅意,有唐诗的意蕴

  在很多诗人及评论家看来,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特朗斯特罗姆是实至名归,而且在某种意义上,特朗斯特罗姆大于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奖给不给他,他都被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李笠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瑞典语系,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将特朗斯特罗姆作品翻译成中文,是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在中国的重要译者之一,也是特朗斯特罗姆的“忘年交”、好朋友,曾经促成特朗斯特罗姆的中国之行。28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也联系采访到特朗斯特罗姆的中文译者李笠。身在杭州的他语调低沉地说:“我妻子在瑞典,早上她打电话告诉了我这个消息,我感到非常难过。”

  据李笠介绍,他从1984年在《世界文学》上开始发表特朗斯特罗姆的诗作,到1990年翻译的特朗斯特罗姆诗集《树与天空》在中国产生巨大影响,李笠称“我翻译过他的诗歌大概在270首左右”。李笠说,对于他的翻译,特朗斯特罗姆和他的家人是满意的。

  李笠多年在瑞典生活。他说,“他的作品语言风格简洁凝练,意象奇特而精准,带有禅意,有中国唐诗的意蕴,所以很容易被中国读者接受,并喜欢。把他称为‘瑞典的王维’是恰当的。其实,早在他得诺奖之前,已经有不少人喜欢他的诗歌。”

  他轶事/

  曾两度造访中国

  爬长城喝白酒吃火锅

  特朗斯特罗姆曾两度造访中国,最近的一次是在2001年。据诗人于坚回忆,当时专程来北京为《特朗斯特罗姆诗全集》首发助兴的特朗斯特罗姆,在参加完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朗诵暨研讨会和瑞典使馆的酒会,便匆匆南下昆明了——因为昆明开了一家“特朗斯特罗姆画廊/酒吧”。云南归来后,白发稀疏的特朗斯特罗姆,澄蓝色的眼中流露出几分孩子般的欢快与得意。

  夫人莫妮卡称,他们此行最大的收获是买了好几种中国白酒,在瑞典喝的伏特加可没这么来劲。为了追求形式的完美,他们还专门买了一套白酒杯,就是中国最常见的那种八钱小玻璃盅。

  离开中国前的晚餐,中方接待人员以及国内众多著名诗人特意安排了火锅。座中几位瑞典客人对有的食物不敢下口,惟有特朗斯特罗姆大喝一声:“Ja!”翻译成中文的意思是:“要了!”

  早在1985年4月,特朗斯特罗姆就访问过中国,当时的他还兴冲冲地爬上了长城。(记者张杰、综合《辽沈晚报》)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