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出任徐州“剿总”司令的刘峙是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之一,虽因布阵屡屡失误而遭到惨败,屡次被蒋介石撤职,却又屡次被蒋介石起用,因而在国民党军中有“不倒翁”之称。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后,刘峙被任命为第一战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从开封进驻保定,防守平汉路沿线。当时,刘峙坐镇保定,加紧督率各部布置防御、构筑工事,但由于他在战略上仍套用从前的老战术,犯了消极防御的错误。
8月,日军绕过国民党正面守军,直插保定。刘峙决定在保定附近与日军会战,但因再次决策失误,在参战部队大多未赶到之时,保定已落入敌手。刘峙见状,率领总部官兵沿平汉线向西南一路狂奔,牵动孙连仲、关麟征等部也跟着后退。刘峙逃到石家庄后,将指挥权移交商震、黄绍竑,又马不停蹄地退往开封。
经此一战,刘峙声誉大落,被当时的媒体讥讽为“长跑将军”。鉴于刘峙的逃跑举动,蒋介石也认为刘峙“不堪重任”,随即下令解除刘峙兵权,调为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新兵督练公署主任,不久,又调为鄂湘川黔边区绥靖公署主任,驻宜昌。日军攻陷武汉后,蒋介石又把他调到重庆做保卫“陪都”的工作。
刘峙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曾说:“保定战败后,由洛阳到宜昌,这一年多时间,我任人在蒋公面前摆布,备受欺凌,但总是以忍让为先,当人们对我谈起东征西讨的战绩时,我便谢其雅意,说:你不看,窗外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请你去问长江里的水,古往今来,有多少是是非非,如今又在哪里?我们都不过是中国历史过程中的一分一秒,又何必如此认真,自寻烦恼。”
1939年调入重庆后,刘峙被任命为重庆卫戍司令兼防空司令,1942年6月5日,日本飞机轰炸重庆,炸毁了一个特大防空洞的洞口,导致大批人员被闷死在洞中。事后,刘峙的防空司令被撤掉。
1945年2月,抗战已进入尾声。蒋介石为了架空李宗仁,将李宗仁由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调为汉中行营主任,又再次起用刘峙,让他担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蒋介石担心刘峙不能胜任,还特地派国民党嫡系部队中的“标准参谋”郭寄峤任副司令做他的副手,不过刘峙在上任两个月后,就在老河口被日军击败。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积极准备发动内战,任命刘峙为郑州绥靖公署主任,辖河南、陕西两省,指挥第一、第五两个战区的军队。刘峙上任不久,即败绩连连。1946年6月,当刘峙指挥军队开往陕鄂边境对解放军进行围攻时,河南空虚,刘邓大军突然渡过黄河,直奔中原,刘峙得知后急忙回师拦截。9月6日,国民党军队攻至鲁西砖庙附近,结果被刘邓大军包围,损失惨重。蒋介石闻讯后勃然大怒,立即将刘峙所任各职全部撤销,调为“总统府战略顾问”。
1948年夏,蒋介石认为刘峙虽然打了一些败仗,但终究忠信可靠,虽然优柔寡断,但辅之以杜聿明等虎将,可收短长互补之效,于是力排众议,起用刘峙为徐州“剿总”司令。6月14日,刘峙飞抵徐州就职,国民党军界立即反对声一片,有人说:“徐州乃南京的大门,应派一员虎将把守。不派一虎,也应派一狗看门。今派一只猪,眼看大门会守不住。”
当时国民党军制定了两个作战方案,一是以攻为守,向北阻止解放军南下,收复济南。二是南撤蚌埠,放弃徐州,抢淮河而守,加强南京外围防御。刘峙主张实施第一方案,但北上收复济南的行动尚未开始,东北战事告急,蒋介石一个电报将杜聿明调往北平。杜聿明一走,刘峙急得大喊:“光亭(杜聿明的字)走了,谁能做主?如何是好?”
淮海战役宣告结束时,刘峙指挥下的22个军全部被歼。蒋介石再次撤销刘峙所有职务。刘峙下台后,带着家小逃奔香港,1950年又跑到印尼。
在印尼寄居的3年中,刘峙曾不断给蒋介石写信,说自己愿意为党国继续效力。印尼和新中国建交后,蒋介石怕刘峙在印尼搞出“让自己难堪的事情”,命令刘峙来台湾。
1953年11月6日,刘峙抵达台北。一个月后,蒋介石派人给刘峙送来“总统府国策顾问”的聘书。这个头衔,很快成为国民党军政人员茶余饭后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