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黄山6月14日电 题:“非遗”传承人的“漆”彩人生
作者 张强
“徽州漆器的发展几经波折,使这一古老的技艺传承下去,让古老的徽州漆器重放光彩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徽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甘而可13日晚间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如是说。
甘而可,安徽黄山人,懂绘画、善木工、会雕刻、精设计,漆艺遵循纯正的传统技法。因为使濒临失传的徽州传统髹漆技艺“菠萝漆”(又称犀皮漆)、“漆砂砚”(一种以漆器制作而成的砚台)恢复新生,被评为徽州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传承人。
因为对徽州漆器怀有一颗虔诚之心,他的作品《红金菠萝漆大圆盒》于2011年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久收藏。他本人还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
然而纵观甘而可的漆器之路,可谓是一步一个脚印。他学过木工、绘画雕刻、制作木模,进过屯溪漆器工艺厂、工艺美术所。甘而可回忆道:“那是个艰苦而又难忘的岁月。木工十年我打基础,工作十年我学技术,下海十年我炼心态,现在十年我出作品。”
如今,甘而可在安徽黄山黎阳老街后建立了800平方米的漆艺工作室,已培养了18名漆器制作专业人才,使徽派漆器后继有人。甘而可表示,“我现在有考虑在继续坚持精品路线的同时,进行工厂批量化生产,做一些能够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漆器工艺品,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
目前,国内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四川美院等许多大专院校已把漆器列入他们教学的课程。甘而可向记者介绍到,同时他已与佳士得等机构进行合作,为的是使徽州漆器能更好的推向国际市场。
设计造型图稿、刷生漆找平底、刷生漆、上生漆灰、上推光漆、黄漆、红漆需达几十遍、打磨平滑、抛光了手……甘而可说:“一件漆器做起来工序多、时间长,长的要一两年,短的也有八九个月时间。”很多人受不了生漆对皮肤产生过敏、复杂的工艺程序,不能从一而终。
但甘而可同时也看到了希望,他满怀信心地说:“目前,徽州漆器的市场很不错,参与漆器制作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一批漆器工艺厂里的老同志也开始做了,徽州漆器的恢复指日可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