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6月18日电 (王鹤瑾)“山西·陶寺遗址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今天下午在京举行。发布会向社会公众介绍了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陶寺遗址考古的重大收获,展示了近年来陶寺遗址的发掘和研究成果,以及陶寺遗址研究的重大学术价值和意义。
在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全面介绍了陶寺遗址37年来的重大考古发现与部分研究成果。他指出,1978-1985年陶寺遗址揭露了居住区和墓葬区,发掘墓葬1000余座。其中大贵族墓葬6座,引起了海内外学术界的关注。
王巍表示,近40年来的陶寺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初步揭示出陶寺遗址是中国史前功能区划最完备的都城,由王宫、外郭城、下层贵族居住区、仓储区、王族墓地(王陵)、观象祭祀台、工官管理的手工业作坊区、庶民居住区构成。王族墓地随葬的陶鼓、石磬、铜铃等礼乐器表明史上最早的礼乐制度形成。遗址和墓地出土的铜铃、容器口沿、齿轮形器、环、蟾蜍等五件铜器构成中国史前时期最丰富的红铜铸造礼乐铜器群。极可能集观象授时与祭天为一体的观象祭祀台,被天文史学界认为世界考古发现最早的同类建筑。
此外,王巍还特别指出,一系列的考古发现显示,陶寺遗址的内涵、规模、等级、年代、地理位置等方面,都与尧都相当契合,“后世历史文献记载、当地民族志资料证据、地名、甚至方言等,都共同指向尧都在晋南临汾一带。”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陶寺遗址很有可能就是尧的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