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至近代版筑工艺示意图 (资料图片)
3500年前,盘龙城的先民们如何筑城?经考古专家勘探,他们把城墙修得特别厚实,城外挖了环城壕沟,还修了护城壕。筑城时使用的“分段版筑”法,与现在湖北长阳土家族还在使用的“打土墙”十分相似。
在昨日开幕的“考古资产保护利用盘龙城论坛”上,记者获悉,去年3月起,武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位于盘龙城遗址公园核心保护区内的南、北、东、西城墙及护城壕进行了勘探,弄清了城墙内外边界,并结合其他地区同时期的相关资料,复原了城墙内外坡度,为本体保护展示工程提供了详实的考古数据。在此过程中发现了环城壕沟、城墙夯土分段板筑痕迹、早期石排水沟等重要遗迹。
该项目领队、市考古所专家许志斌介绍,此次勘探发现,四面城墙的长度分别为280米到300米不等,宽(厚)27米到30米,4个城门都位于城墙的中间部位,这些资料为城墙的本体保护以及未来的展示提供了可靠依据。
盘龙城先民们筑城,其防御意识非常强,不仅城墙修得特别厚实,每个城门一侧的城墙还向外突出1到3米,形成弧形台地,或与城门的保卫设施有关。而在城外距离城墙两三米处,还修了宽约5米、深约3米的环城壕沟。
在距离北城墙15米处,另有一条约5米深、265米长的护城壕,向上西接盘龙城遗址文化遗存分布较多的杨家湾,向东延伸到盘龙湖内。勘探结果表明护城壕只存于城墙以北区域,南、西两面未发现护城壕。许志斌说:“为什么盘龙城只在北面修了护城壕?原因还不清楚。但城内的宫殿区离北城门最近,推测这条护城河连接盘龙湖等水系,应与排水系统相关,或是居住于城内的贵族出入的专用通道,或者还有其他用途,这些都有待考证。”
考古人员在清理南城墙中段时还发现,城墙夯土平面呈现出有规律的大块状痕迹。许志斌解释,这是一种称为“分段版筑”的遗迹现象,其建筑方法,是将若干块木板搭在一起,起到模板的作用,放置在将要夯打成的墙体侧面,构成一个适当宽度的“槽”,把泥土填进槽内,人们手持夯打工具依次夯打,这板夯打好后取下再接着夯打下板,如此反复,“这种方法,和湖北长阳土家族还在使用的‘打土墙’(也叫‘打板子’)十分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