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文化专题>>大美云南
人民网>>文化>>正文

[非遗传承]腾冲:一张纸的沧桑变化

2015年11月13日16:59  来源:云南日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非遗传承]腾冲:一张纸的沧桑变化

  初秋的腾冲和顺古镇游人如织,大家被眼前的极边文化所吸引:明清时期的祠堂、牌坊、楼阁等遍布古镇,墨青色的石板路,一泓碧水绕村而过,一切显得恬静而美丽。龙得茂的古法造纸工艺坊就在古镇中。

  龙得茂在此租了80多平方米的铺面,经营自家的宣纸生意,而他的手工造纸设备就在眼前。“下午生意最好,一天的房租就靠这一会了。”碰到大的旅行团队和想探究造纸工艺的游客,他便开始展示手工造纸的工艺:拿起竹帘,从抄纸缸中把悬浮在水里的纸浆捞起,多余的水从帘缝漏掉,纸浆便在帘子上交织而成均匀的湿纸。在抄纸时,他的动作娴熟,一气呵成。

  龙得茂介绍,他刚才做的只是手工造纸工艺中的一个步骤,实际上完整的造纸过程要复杂得多,从原材料到成品要经过选料、泡料、煮料、打浆、抄纸、榨纸、背纸、晾纸和揭纸等9个步骤,每个步骤的操作都会影响到最终纸张的质量。

  在所有步骤中,打浆最为费力,要将皮料置于大石块上,用木杵反复用力捶打而成纸浆,随后纸浆还要经过反复漂洗以去除杂质。近年来,随着工艺的改进,打浆由机器一次性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力。而其他步骤仍需人工操作完成。

  腾冲宣纸始于清代,与腾篾、腾药并称“腾冲三宝”,因产地在城西北近郊的观音塘,故曾被称为“观音塘大白纸”。腾冲宣纸白净、细腻、柔韧,吸水性能好,用墨后能渲染出层次,可保颜色数百年不变,受到书画界的广泛推崇。

  据当地龙姓家谱记载,腾冲界头新庄村的手工抄纸匠人的祖先从湖南迁入,龙姓先祖到新庄村后,利用当地丰富的植物纤维原料,就地取材造纸,世代手口相传,沿袭至今。龙得茂就是新庄村村民,他自幼跟着父母学习造纸,练得一手好活。2013年,他获得保山市“抄纸制作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

  目前,新庄村的造纸人家有270多户,一直延续着农忙时耕作,农闲时造纸的状态,各家造纸的工艺基本一致,但又都有自己的诀窍和心得,造出来的纸各有千秋。但随着机制纸张的大量生产,新庄村古老的手工造纸面临极大冲击,各种杂志书刊、启蒙读本、佛学经文、写字作画等都逐渐“抛弃”了这种古老的手工制品,转而投向价格更为低廉的机制纸张。除了村口几户人家生意较好之外,住在村庄里面的村民生意惨淡。

  “饿不着,也发不了财。”龙得茂用这9个字概括他现在经营手工造纸的生活状态。

  记者 贾云巍 朱金磊 摄影报道

(责编:王艺锭、许心怡)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