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
人民网>>文化>>正文

盘点2015艺术圈十大关键词 既有"故宫跑"也有"致青春"

易小燕

2015年12月27日08:50  来源:京华时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既有故宫跑也有致青春

  2015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当代艺术家们集体怀旧,缅怀30年前那个曾经热血的85美术新潮;在新的经济环境下,艺市出现了新常态;一些经营不好的拍卖行、专业杂志接连关张。市场寒冬了?可也有多件拍品拍价过亿,潘天寿、李可染的作品并“不冷”;就算价至“10亿+”,土豪依旧买;在艺博会同质化倾向严重的当下,有人说要“小而美”,但在利益面前,扩张又成了必然。不过,今年的不少展览倒是很“吸睛”,“故宫跑”“西方大师热”,不管你是真喜欢,还是去谈资,反正2015年因你而“闹哄哄”。          

  1 致青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的“85美术新潮”仍是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从上半年开始,一直延续到年底,今年艺术圈内有关纪念“85美术新潮”的研讨会、展览不下30场,拍卖行业纷纷推出“85场”。当年艺术领域的一干老将,被媒体再次拉入公众的视野,在不同的场合讲述那一段激情燃烧的青春。

  如今,那时亲历现场的年轻艺术家不少已年近花甲,回忆起那一段为艺术而艺术的岁月,仍旧热血澎湃。“85美术新潮”的重要旗手高洺路说,“‘85’最重要的是进入了一种文化状态,年轻人有理想主义情怀,扎扎实实地做了一些事情”。在他看来,再谈“85”的意义在于“让大家记住那样一个相对纯粹的状态”。

  2 故宫跑

  很难想象观众竟然会因为看展而狂奔!这种情况发生在今年9月故宫奉上的“石渠宝笈特展”上,成为艺术界观展的“现象级”。

  激起大家积极性的是妇孺皆知的故宫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因为号称“十年等一回”,平时难得见,很多民众慕名而来。为了减少排队的时间,不少人起早到午门排队,开门后,便一路狂奔。如果不跑,那么就得在太阳下多排几个小时的队,这种情况在那段时间几乎每天上演,直至《清明上河图》撤展……于是衍生了一个词“故宫跑”。这盛况连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都未曾预料到,“在故宫,这种情况之前几乎没有出现过”。能享受到这待遇的,除了《清明上河图》,也只有《蒙娜丽莎》了。

  3 西方大师

  今年多位西方艺术大师前往中国办展,从年初的肖恩·斯库利、大卫·霍克尼、吕佩尔茨,到年终的达利艺术展,均引起了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刷爆朋友圈的非大卫·霍克尼莫属。

  大卫·霍克尼带来中国的画作非常“小清新”,观众感受到了这位年近八旬老者积极阳光的心态,更特别的是,作品全部是由IPAD上绘制而成,之后的讲座更是人气爆棚。著名艺术家徐冰曾说,与有质量的人近距离接触是一个“接气”的过程,“我们通过对有质量的人的一举一动,包括他们做事情的方式、说话的语气和节奏,以及对事情的判断等细微之处的表达,可以感受到文明最细微的部分”。

  4 10亿

  上半年,王中军花了1.85亿元拍得毕加索名画《盘发髻女子坐像》,成为当时热门话题。不过,下半年另一张画,以惊人的价格让华人藏家迈入“10亿+”阶段。

  11月9日佳士得纽约“画家与缪斯”专场中,莫迪里阿尼《侧卧的裸女》以1.52亿美元落槌,含佣金成交价约合10.84亿元,这个价格打破了莫迪里阿尼个人拍卖纪录,而造就这个纪录的买家为在西方拍卖行频繁举牌的刘益谦。拍后,关于莫迪里阿尼的各种资料在朋友圈传播,让更多人知道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艺术家的同时,也不得不感慨资本自身所携带的传播力。

  5 小而美

  不知道何时开始,有“摆摊气质”的艺博会也开始追求“小而美”。去年有家上海新兴的艺博会在“小而美”的理念下,博得了好口碑。不过,今年开始走上了“扩张之路”。

  内地艺博会很少做出自己特色,大多的拼盘,同质化倾向严重。“所谓的‘小而美’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一家画廊的老板直言不讳,“真正卖得动的作品极少。”。据记者了解,明年的中艺博国际画廊博览会依旧不收“摆摊费”,但这种方式能走多远,目前很难说。

  6 新常态

  这个词最早由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提出,他认为自2015年开始艺术市场进入了“新常态”。

  从目前来看,这种所谓的“新常态”就是指在市场整体下滑轨迹中,又有一些上涨的亮点。在这样的“新常态”下,近两年拍卖行均着力细分市场,推出了不少小而精的专场。

  7 互联网+

  艺术品电商已经不是近两年的事情,如嘉德在线和赵涌在线在2000年就成立了。不过,将线下的不少业务拓展至网络,在今年却表现得尤甚。今年一些拍卖行鼓励藏家们使用电子图录,就算拿着竞拍号,都需要花钱买限量的纸质图录了。华辰拍卖也有新动作,其集团旗下的互联网拍卖平台在年底也推出了“华辰天天拍”。

  8 万山红遍

  在今年过亿的作品中,李可染占据两件,一件是出现在嘉德春拍的《井冈山》,另一件是在嘉德秋拍上拍的《万山红遍》,以1.265亿元和1.84亿元成交。

  值得一提的是,李可染在1962年至1964年间,共创作了七件《万山红遍》题材作品,其中3幅均在不同阶段市场低迷期出现,此次两件李可染作品的成交,成为寒冬中的一股暖流。

  9 潘天寿

  潘天寿的《鹰石山花图》凭借近2.8亿元成交价,成为今年内地市场最贵的拍品。有趣的是,另一件同样是以“鹰”为画面主体的《鹰石图》在上海嘉禾秋拍上,被神秘买家以1.15亿元成交。除了“鹰”受欢迎,潘天寿的“松”也表现抢眼,《劲松》在嘉德秋拍上取得了9315万元的成交额。这些高价作品均为鸿篇巨制,在同一年中出现三件极为难得,被业内称为“潘天寿年”。

  10 停刊

  本月初,艺术圈的一本有10年资历的专业杂志《艺术财经》宣布停刊,停刊词如是说:“世事贵于坚持,奈何不敌时代。”创刊7年之久的《看艺术》也早在9月就悄然退市。

  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不少拍卖行选择歇业“过冬”,而情况更严重的则直接退出市场。为这个行业服务的专业杂志遭遇冲击也是必然。艺术杂志的鼎盛期为2008年至2012年,这也正是艺术市场的巅峰时期,在这期间出现过不少杂志,甚至不乏行业标杆,后来不少纷纷倒下。

(责编:邹菁、李岩)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