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北京時間12月10日,他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接過諾貝爾文學獎獎章 

為什麼是莫言獲諾獎 機會不會青睞無准備的人【4】

本報駐瑞典記者  劉仲華  本報駐美國記者  陳一鳴

2012年12月11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中國后盾

  中國熱讓圖書更親民

  一個國人可能不知道的細節是,在以前的西方出版市場,中國作品的購買者主要是圖書館。考慮到銷量和成本的問題,中國小說往往精心打扮成精裝版,再隆而重之地走入圖書館的深院中,在一般的書店中難覓蹤跡。比如精裝的英文版《紅高粱》,在亞馬遜上最便宜也要近200美元,普通民眾顯然不會問津。中國文學的孤獨,可想而知。

  市場的冷淡,令陳安娜三年嘔心瀝血譯出《生死疲勞》瑞典文版后,隻有承諾分文不收,鶴出版社才能在收支平衡的底線前開印1000冊。

  但是,現在再到斯德哥爾摩的各大書店,書店的櫥窗或主要圖書展台上,都醒目地碼著莫言的3本瑞典文譯本。亞馬遜也推出了莫言作品的簡裝本,售價不過7.95美元。

  這其中,當然有諾獎的催化效用,不過更宏大的引擎,是中國迅速崛起的現實。

  未來中國走向何處?這不再只是各國政要的命題,普通民眾也漸漸關心起中國人的思想、生活和文化,而莫言等中國作家的作品無疑是有效的渠道。

  “中國人如今終於可以放鬆了。”面對中國國內興起的“莫言熱”,陳安娜樂見其成,“以前中國人一直很關注何時獲獎,現在目標實現了。更希望熱鬧之后,文學本身的地位能有所提升,能有更多的人喜歡閱讀。”

  不過,中國文學走出去的步伐還不夠大、距離還不夠遠,用陳安娜的話說,“漢語文學和英語文學在國際上的地位並不對等。” 在中國,一個文學教授如果不知道莎士比亞,會被人嘲笑。而在西方,一個教授如果不知道《紅樓夢》,並沒有什麼大不了。“希望隨著中國與國際的交流越來越多,這種情況能夠逐漸改變。”陳安娜說道。

(責編:溫璐、許心怡)

相關專題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