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強夫人程虹譯叢熱銷 均為美國自然文學家成名作【6】--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李克強夫人程虹譯叢熱銷 均為美國自然文學家成名作【6】

2013年05月02日10:18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叢書評論】

評"美國自然文學經典譯叢":感受自然的神聖和美麗

“美國自然文學經典譯叢”包括《醒來的森林》、《低吟的荒野》、《遙遠的房屋》、《心靈的慰藉》,該叢書以優美的文學語言揭示了大自然的美麗、神秘和氣象萬千,展現了人回歸自然后所獲得的心靈自由與內在寧靜,反思了人與自然、人類精神與自然這些古老但被現代人漸漸忘卻的問題。這幾本書都是美國文學史上大名鼎鼎的自然文學家的成名之作,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經典珍品。閱讀的過程是一次心曠神怡的審美之旅,也是一次開闊視野的求知之旅。

《醒來的森林》,約翰·巴勒斯著

《低吟的荒野》,西格德·F·奧爾森著

《遙遠的房屋在科德角海灘一年的生活經歷》,亨利·貝斯頓著

《心靈的慰藉一部非同尋常的地域與家族史》,特麗·威廉斯著

在經濟快速發展、技術飛速進步的全球化時代,環境保護、生態倫理和生態文明等問題早已成了與我們每個人生死攸關的事情,而美國自然文學作家的作品對這些問題早有深思熟慮的解答。在他們看來,現代人大都生活在城市的鋼筋水泥之中,“手邊沒有燃燒的火,腳下沒有可愛的土,沒有剛從地下汲起的水,沒有新鮮的空氣”,已經遠離自然。現代人以為自己無所不能,忘記了自然的神聖和美麗,而他們離自然越遠,離人性也就越遠,因為清風明月、天光麗影,山川河流、良辰美景,無不是人類精神的一部分,無不是人類身心的一部分,或者說,“自然是我們人性的一部分,假若沒有意識到和體驗到自然神聖的奧秘,人便不再是人”。

在春天,所有的鳥都是歌手

《醒來的森林》的作者約翰·巴勒斯(1837-1921)一生大部分時間在鄉村度過,他寫的25部書大都與自然有關。這本書當年曾創下150萬銷量的奇跡,時至今日,依然是最受讀者歡迎的自然文學作品。

有人說《醒來的森林》是一本關於鳥的書。確實,打開這本書,好像走進了一個百鳥王國。在巴勒斯的筆下,那些在藍天中飛翔,在樹林中啼叫的小鳥們,有了感情,有了靈魂,那些小鳥是大自然的精靈,是天地間最出色的歌手。“灰冠山雀清脆甜蜜的哨子﹔五十雀柔和、略帶鼻音的笛鳴﹔藍雀多情而輕快的顫音﹔草地雀悠長洪亮的鳴聲﹔鵪鶉的口哨、鬆雞的鼓點、燕子的嘰嘰喳喳與喋喋不休等等”,都是世間最甜美的音樂,甚至貓頭鷹,這個在浪漫主義文學那裡象征著惡運的不祥之鳥,巴勒斯都相信它“有著一種讓黑夜充滿了音樂的願望”。因為,在春天,“所有的鳥起初就是或者終將成為歌手”。他記下它們的千姿百態,感嘆它們的悲歡離合。他的敘述,如此生動,如此詩情畫意,如此充滿大自然的勃勃生機,他向我們展現了一種物我兩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尋找內心深處的寧靜

《低吟的荒野》的作者西格德·F·奧爾森(1899-1968)一生出版了9本書,主要描寫美國北部與加拿大交界的那片荒原。他大部分時間住在荒野附近的小城伊利,與荒野結下了終生不解之緣。他熱愛荒野,以敘述荒野生活為志業,雖屢次投稿屢遭退稿,卻堅持不懈寫了二十幾年,直到57歲那年,《低吟的荒野》問世,一舉登上了暢銷書榜。

奧爾森在荒野中蓋了一間小屋,他遠離塵囂,離群索居,過著一種最簡單最朴素的生活,就像美國自然文學先驅梭羅那樣,“把生活壓縮到一個角隅裡去,把它縮小到最簡朴的條件中”。他在書裡描寫了春、夏、秋、冬荒野的景色,花的綻放,鳥的歌唱,鱒魚的流動,露珠的閃光,還有大自然的氣息,“一股香郁濃厚、永世難忘的甜味扑面而來熟爛的香楊梅那甘美的味道”,這些元素構成了最令人神往的荒野景觀。瑞士思想家阿米爾說過,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這片荒野,就是奧爾森心靈的投射,他和荒野同呼吸,共歡樂。清晨,他總是早早起身,為的是“聞五月花,要趕在太陽偷走了它的精華、風吹走了它的芬芳之前”﹔夜晚,在皎潔的月光下,他駕著獨木舟,穿過迷宮般的島嶼,為的是“呼吸香脂冷杉和雲杉的氣味,感受水花和沼澤地的濕氣”﹔或者,在秋天落葉鬆的香氣和如煙的黃色中看“那黑點般的長長的雁群漸漸消失在地平線上”﹔在雪花飛舞的冬夜,睡在飄著鬆香味的小床上,凝神靜聽著荒野的聲音,那是來自久遠過去的回聲,那是被繁忙的現代人已經漸漸忘卻的大地的吟唱。隻有這樣,人才能“使自己成為荒野的一部分”,才能真正感受大自然的神聖和美麗,從而找到失去已久的內心深處的寧靜。

震顫,讓大海波濤起伏

《遙遠的房屋》的作者亨利·貝斯頓(1888-1968)畢業於哈佛大學,他有法國血統,從小在英、法雙語環境中成長。他曾在科德角海灘邊生活過一年,在孤零零的沙丘上給自己造了一間小屋。在這裡,他日夜聆聽著大海的聲音,沉思冥想,記下了滿滿幾大本筆記,日后加工整理成書。

有評論家認為這本書的主題是對太陽的崇拜,“陽光在流溢,歲月在燃燒”,但是我在閱讀中感受最深的卻是貝斯頓筆下的波濤洶涌,潮起潮落。貝斯頓把海洋比作大地的血脈,把海浪的節奏看作生命中脈搏的跳動。他常常數小時地站在海灘上,看海浪一個接一個地扑面而來,然后又逐一消失。從最初那海面盡頭的一片“淡藍,像花瓣似的藍”,到“長長的、正在向前移動的小丘”,到翻滾著、沖撞著的巨浪,直到“最后的震顫”,貝斯頓對海浪的描寫極盡想象和渲染。

英詩有雲,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這正是貝斯頓當年心境的寫照。在他眼裡,天地萬物,小到一隻飛舞的金斑蝶,一片秋葉,一粒沙子,大到絢麗多姿的海鳥,矯健可愛的小鹿,璀璨的海上星空,都有著瞬間的生機和生命的權利,也是大自然最內在之神秘的象征。在海邊,貝斯頓思考著人與自然、人類本性、人類命運這些最古老的問題,從而賦予這本書真正的思想力度。

母親每年春天都種的花

《心靈的慰藉一部非同尋常的地域與家族史》是這套書中我最后讀到的一本,不是因為它篇幅最長,而是書裡的家族故事太驚心:“我屬於一個單乳女性家族。我的母親、祖母、外祖母以及六位姑姑姨姨都做了乳房切除手術。其中的七人已經過世。幸存的兩人剛做完了幾輪化療和放療。”

這本書的作者特麗·威廉斯生於1955年,她是美國猶他州自然史博物館的駐館博物學家,也是猶他大學兼職教授。她在這本書裡講述的幾代女性的命運是悲涼的,但洋溢在字裡行間的不是陰郁和絕望,而是愛,是對自然、對生命、對親人的最深沉的愛。正是因為愛,她的母親堅強地度過化療時期,平靜地經歷了“肉體靜靜的萎縮和凋謝”。一年以后,作者的外祖母也因癌症離開人世。然后,這位女作家從醫生那裡聽到自己患了癌症,也許隻有9個月的生命,她沒有悲觀絕望,而是一邊接受化療,一邊全力寫作。她寫下了美麗的大鹽湖風光﹔寫下了湖邊眾鳥的棲息和翱翔,寫下了家族成員之間的愛與關懷﹔也寫下了對於人和自然的關系的思考﹔對人類愚蠢行為的反思和質問。她這個家族的女性為什麼會都成了“單乳族”並陸續死於癌症呢?是她們的遺傳基因有問題,還是她們的生活方式不健康?都不是。原因簡單而又令人震驚:她們生活於猶他州,離核實驗基地不遠,“美國西南部的孩子是喝著受污染的牛產出的奶,甚至是喝著自己母親受了污染的母乳長大的,諸如我的母親多年后,有了我們這個單乳女性家族”。

女作家的文字淡雅抒情。最后一節,女作家記述她到異國他鄉過萬聖節,她隨著一群祭奠亡靈的西班牙人來到墓地,遇到一個為親人掃墓的手捧大把萬壽菊的老婦人,老婦人斷續說著這樣的話:“非常漂亮,我們頭上的藍天,漂浮著玫瑰般的雲朵,亡者的靈魂與我們同在。”老夫人送給她一枝萬壽菊,女作家回答說:“謝謝,這是我母親每年春天都種的花。”無邊哀思和懷念,盡在這寥寥數語。

再現經典的優美文字

《美國自然文學經典譯叢》由我國英美自然文學專家程虹教授主編和翻譯。自然文學名著與一般的小說、回憶錄之類問題不同,這些著作不以曲折的故事、動人的情節或生動的對話吸引讀者,而是靠優美的文字、深情的敘述和詩意的想象來表達思想和感情,而且還含有大量地理學、生物學等方面的專業術語,因此對翻譯者的英文理解和中文表達有著很高的要求,而這幾本書的中譯堪稱信、達、雅。

陸續讀完這4本書,驀然發覺,冬天已經悄悄逝去,是出門到樹林裡走一走的時候了。帶上《醒來的森林》,看看能否像巴勒斯一樣,尋找“那隻腹部帶著大地的原色、身披藍天之色澤的藍鴝”,“看它是否在一個明媚的三月從天而降”,用它的鳴叫與歌聲告訴我們,春天已經來臨。(原載《江西日報》,作者:楊麗華)

(責編:黃維、許心怡)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