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回來,對於任何心智成熟的人來講,看清宮戲,看穿越劇,看的是它的劇情,而不是為了學習歷史,這也是本文的出發點——希望大家能夠分清清宮戲和清代歷史的區別,批判個別希望用清宮戲來學習清代歷史的現象,而不是攻擊某些清宮戲。
第二個不靠譜·服飾
清宮戲裡的服飾,早就是網上很多服飾史愛好者吐槽的重點,而且從八幾年有了清宮戲開始,其服飾上的很多錯誤一直沿用到今天。從大方面來講,其錯誤主要有兩個問題。
其一是時間上的穿越。以很多女性都喜歡的所謂“旗頭”當例子。“旗頭”,在傳統上我們稱之為“兩把頭”,其出現的時間大概是在清代乾隆時期,隻不過那時候的兩把頭還都是用女性自己的頭發梳成的,形態也比較小。后來漸漸發展,才在頭上使用假的頭面——北京俗稱“大拉翅”,這種假頭面的兩把頭,大概是同治、光緒時期出現的。到了清末和民國初期,頭面漸漸做大,上面的裝飾也愈發華麗,這才有了我們在清宮戲裡經常能見到的那種旗頭。所以,在一些設定為康雍時期甚至入關前時期的清宮戲裡,出現晚清、民國時期形態的服飾裝扮,這就是明顯的時間穿越。
其二是服飾的混搭。清代服制大體來說有幾套,用非專業的話來講,大體上有祭祀和典禮穿的,有喜慶時候穿的,有工作的正式場合穿的等等,每套都有自己的規制,一般來說不能混穿。而清宮戲在使用這些服制的時候,經常不分場合隨便穿用,並且胡亂搭配。比如清宮戲裡的臣子們經常頭戴吉服冠(喜慶和普通典禮使用),身披朝服袍(祭祀及重大典禮使用),外面穿著補褂,在官衙辦公。這種錯誤從八幾年的清宮戲就開始出現,到現在作為“優良傳統”被繼承了下來,甚至成了一些清宮劇“服飾考據”的証據。
《康熙帝行樂圖》,圖中康熙帝穿常服袍褂,戴常服冠,是日常處理政務時的穿著,由此可見清代帝王日常服飾的朴素。清宮戲裡太監的三個經典錯誤:經常穿吉服、四開裾、手持拂塵。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