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劇照
隨著《步步驚心》和《甄嬛傳》等清宮戲的熱播,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都開始對清史產生興趣,討論劇情時也經常討論清代人物和各項制度,網上也出現個別如“看《步步驚心》學清史”“看《甄嬛傳》清宮戲學禮儀”等帖子。用清宮戲來討論清史到底靠不靠譜?如果不靠譜,真實情況又是如何?我們總結了清宮戲的六個不靠譜,一起挑挑那些別人都不知道的吐槽點吧!
第一個不靠譜·史實
這一點不做具體舉例,一方面,但凡是清宮戲,為了符合其劇情的發展,裡面歷史人物的性格和很多歷史事件都經過了編劇的藝術創造,和歷史的記載本身就不能一起討論﹔而另一方面,時間上的跨越、人物年齡的錯亂、人物關系的混亂,也都是清宮戲常有的情況。上世紀80年代的清宮戲,一般都是以晚清、民國時期的野史作為基礎進行的藝術加工,而開場都會打上一行字,叫做“本故事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這本身是一種對歷史負責的態度。而到了今天,從改編野史到完全架空,清宮戲的劇情越編越離譜,但是以前清宮戲這行小字卻被一些當代清宮戲以“歷史正劇”的口號所代替,這不得不說是對歷史的尊重愈發降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