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大熱的清宮戲誤導 清宮妃嬪不稱為"小主"【3】--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別被大熱的清宮戲誤導 清宮妃嬪不稱為"小主"【3】

2013年05月07日14:06        手機看新聞

  服飾不靠譜的五個細節

  細節一·開裾

  清代袍服的開裾——北京話說“開氣兒”,是有制度要求的。單以男性來講,從皇太極時期便規定,前后左右四開裾的袍子,隻有宗室——即努爾哈赤本人及其親兄弟的后裔,才有資格使用。一般的臣民隻能使用前后二開裾的袍子。而清宮戲裡,上到朝廷大臣,下到販夫走卒,幾乎都是四開裾的,更有甚者,90年代《雍正王朝》裡的太監李德全,以及《甄嬛傳》裡的太監蘇培盛,都是一水兒的四開裾,被很多網友吐槽為“落魄皇族進身無果,怒下‘狠手’”。

  細節二·腰帶

  清代男子腰帶的顏色也有制度要求。清代宗室系金黃色腰帶,俗稱為“黃帶子”。清代覺羅——努爾哈赤的叔伯及叔伯祖的后裔,系紅色腰帶,俗稱為“紅帶子”。另有達海——姓覺爾察氏,在皇太極時期完善了滿文,被稱為“滿洲聖人”,賜其子孫系紫色腰帶。除此三者之外,一般大臣均以系藍色腰帶為主。而在清宮戲裡,皇帝換了日常服裝之后,腰帶的顏色變花哨了起來,粉的綠的藍的透明的,不一而足。這要是在清代,估計能配得上“自絕於宗室”的罪名了。

  細節三·皇帝與黃色

  很多人對皇帝的穿著都是朝服畫像或吉服畫像中那種全身黃燦燦的印象,而事實上,清代皇帝日常服裝以常服為主,其整體顏色朴素,除腰帶外基本很少出現黃色。而清宮戲裡的皇帝,無論坐朝聽政還是處理政務,幾乎都是一身明黃,生怕別人認不出自己是皇帝。

  細節四·襯衣

  清代人穿衣服,一般要在最裡面穿一件襯衣,襯衣身長掩足,無開裾。而因為清代人外穿的袍子,男性要麼四開裾,要麼前后二開裾,女性則要麼左右后三開裾,要麼隻有后開裾,都會有裸露身體的顧慮,在古代禮教裡,裸露身體是一種忌諱,故而有穿著襯衣的習慣。反觀清宮戲,則大多無視了這一點,戲中女性們經常穿著氅衣,左右開裾很大,露出來各種顏色的褲子,和清代習慣迥然不同。

  細節五·侍衛與鎧甲

  清宮戲裡,宮廷侍衛經常穿著甲冑。如《甄嬛傳》一開始時,便是一大群八旗侍衛英姿颯爽穿著八旗鎧甲站班或隨侍。而事實上,劇中的那套按旗分色的八旗甲冑,是一套標准的“閱甲”。換句話說,它是閱兵等儀式時使用的禮儀性甲冑,而並非日常穿著,更不是實戰甲冑。宮廷侍衛和大臣們一樣,也以穿著常服為主。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