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977年12月,關閉10余年的高考大門終於重新開放,全國570萬人心懷理想走進考場。這也是恢復高考以來,唯一一次在冬天舉行的考試。參加考試的人群年齡懸殊,長者已過而立之年,已婚或者已育,少者尚未加冠。最終,27.3萬人后來走進高等學府,成為“文革”后第一批通過高考被錄取的大學生。1978年春季和秋季,先后兩撥人終圓大學夢,由此開始了改變命運的角力,他們共同的標志是77級、78級。當年的天之驕子,如今多已功成名就。經商,他們或投資設廠,或興業興產,助力經濟發展﹔治學,他們或著書立說,或傳道授業解惑,傳乘千年文明,開創時代新學。時代造就了他們,國家選擇了他們。
張藝謀
張藝謀,1951年生,陝西西安人,著名導演。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在此之前,他下鄉插隊,做了三年農民,后又調進咸陽棉紡織廠,當了七年的搬運工。1978年,北京電影學院到西安進行全國恢復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張藝謀經過一番曲折的爭取,被破格收入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在回憶高考時張藝謀曾說:“沒高考,沒現在。”他回憶自己的高考時說:“我是恢復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下鄉插隊做了三年農民,又在咸陽棉紡織廠當了七年的搬運工之后,1978年,機會來了,我聽說北京電影學院到西安進行全國恢復高考后的首次招生。趁著去沈陽出差的機會,我帶著一包煮熟的雞蛋,從自己拍攝的一大堆攝影作品中挑出60幅作品,跑到北京電影學院招生的考場。進了電影學院,我發現同學大多是電影或藝術世家子弟,像我這種從外地來的很仰視他們,我不覺得電影學院是我能進的學院,我覺得它更像一個貴族學校。其實,我當初想要上大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為了謀出路,再實際點兒說就是得到免費教育,包分配。隻要是大學生出身,地位就不一樣。1982年,我從學校畢業,被分配到廣西電影制片廠。這時候,我的人生才再次開始。回想起來,如果沒有高考,很難說會有現在的一切。”
俞敏洪
俞敏洪,1962年生,江蘇江陰人。現任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曾在1978年和1979年兩次參加高考,都名落孫山。但懷抱著“不斷面對失敗的人,成功的機會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終於在1980年又一次參考,考取北京大學。他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機會,終於,在他第一次被美國簽証官拒簽25年后,“新東方”在美國上市。
顧長衛
顧長衛,1957年生,出生於陝西西安。著名電影導演。他回憶高考說“那就像一道光。”顧長衛是1976年高中畢業的,按常理應該到農村插隊落戶,但因為一些政策的原因,他被留在城裡等待分配工作,希望能得到譬如進街道工廠當工人之類的機會。但“混”了兩年后,這樣的機會也沒輪到他頭上,最多就是打打臨時工。1978年的高考,顧長衛運氣很好。此前他並不知道還有北京電影學院這樣一個大學,只是因為學過畫畫,而電影學院攝影系是要考畫畫的。另一個原因是,顧長衛曾在初三的時候和二十幾個同學在當地的少年宮做義工,為他們畫一些海報、宣傳畫之類,經常能得到免費的電影票,這段時間讓他有機會看了許多電影。考慮到電影學院招生考影評的環節應該不是難事,所以他才打定主意報考電影學院碰碰運氣。顧長衛后來在說高考對自己的影響時曾說:“事實証明,我們比父輩們要幸運很多,社會的變革為人們實現自身價值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李東生
李東生,1957年生,廣東揭西人。現任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CEO,1978年高考從惠州考到華南工學院(現更名為華南理工大學)。1982年大學畢業后,李東生選擇了回惠州老家,被分配到惠州科委當機關干部。李東生卻不滿足,自己聯系了一家合資企業“TTK家庭電器有限公司”,這是一家隻有40人的企業,但那時已算是惠州跟電子沾邊的“大廠”了,也是以后發展起來的TCL集團的第一家企業。憑著踏實、執著的工作態度,李東生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肯定,逐步做到了車間副主任、主任,28歲時被任命為TCL通訊設備公司總經理,實現了人生的第一次飛躍。他在TCL展開“消費革命”,開創了TCL的銷售額新高。
陳興良
陳興良,男,1957年3月生,浙江義烏人,現為北大法學院教授。參加高考前是縣公安局的文員,1977年12月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
易中天
易中天,1947年生,湖南長沙人,1981年畢業於武漢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現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他長期從事文學、美學、歷史學等多學科和跨學科研究,央視《百家講壇》“開壇論道”的學者,其主講的“漢代人物風雲”、“易中天品三國”系列首播即獲熱評。2007年,易中天以68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2007第二屆中國作家富豪榜”第3位,引發廣泛關注。1977年恢復高考時,他正擔任中學老師。擔心自己與學生同場考試的尷尬,他放棄了當年冬天的考試,1978年直接考上了武漢大學的研究生。
劉震雲
劉震雲,1958年5月生於河南省延津縣,著名作家。1973年至1978年服兵役。1978年至1982年就讀於北京大學中文系。1982年畢業到《農民日報》工作。1988年至1991年在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讀研究生。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北京市青聯委員、一級作家。 2011年11月21日,“2011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劉震雲以160萬元的版稅收入,榮登作家富豪榜第26位,引發廣泛關注。並以《一句頂一萬句》榮獲“茅盾文學獎”。
羅中立
羅中立,1948年生,重慶人。現任四川美術學院院長、中國油畫協會副主席,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的消息傳遍大江南北。“剛得到消息的時候也沒怎麼激動,當時我正准備成家呢,白天去山裡買木材,晚上手工做家具,順便畫一些連環畫,在縣城也小有名氣。身邊的小同學都去報名高考,一些畫得差的干脆拿著我的畫去報考。”羅中立回憶道。“報名截止的那天傍晚,羅中立沿著大巴山腳下的周河,走了20裡路,才來到縣城,可白天報名已經結束。他來到招考老師的招待所,找到招生辦的老師,好說歹說才讓他們"看在川美附中的面子上",臨時在報名表上添了個羅中立的名字,於是成為考區最后一個報名的考生”重慶畫家羅中立,喜歡用“陰差陽錯”來感嘆自己的人生道路。就如同三十年前的那個夜晚,他在女朋友的勸說下,極不情願地沿著河邊走了20裡路來到縣城,擠上了高考報名的最后一班車。三十年后,他已是當初自己報考的這所西南重鎮美術學院的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