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二胡技藝被"非遺"收錄 利潤低成本高難傳承--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制作二胡技藝被"非遺"收錄 利潤低成本高難傳承

2013年06月08日15:17    來源:西安日報    手機看新聞

制作二胡技藝被“非遺”收錄利潤低成本高難傳承

  西大街都城隍廟東側的一條小巷裡,“隱匿”著一位名為劉紅孝的二胡匠人,與一般樂器店出售的二胡不同,劉紅孝所制二胡的每一道工序都由手工完成,而他的這項技藝也已經被“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收錄在列。但如今劉師傅卻犯起了難,手工制作的二胡利潤低、成本高、經久耐用,卻鮮有人願意學習這項手藝,這也使得樂器制作技藝難以傳承。

  已與二胡做伴近半個世紀

  今年64歲的劉師傅與二胡做伴已經將近半個世紀。40多年前,17歲的劉紅孝在家鄉白水縣雷牙鄉拜了位師傅,從此與民樂制作結下了難解情緣。“當時師傅帶的徒弟很多,教的東西也多,做木雕、做家具、做二胡我們都學了一些。”劉紅孝回憶道,學了幾年雜藝之后到了該挑選行當的時候,劉紅孝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做二胡,他說這樣的選擇也是出於愛好,“鄉裡過年過節都有戲班子來搭台唱戲,我喜歡唱戲、聽戲,就選了做二胡。”

  到了上世紀70年代,劉紅孝做二胡的好手藝逐漸從雷牙鄉傳到了外市縣,澄城、洛川、蒲城等地的二胡愛好者都專程趕到他家,想在劉紅孝手中求得一把好琴。

  2000年,老家遭遇了變故的劉紅孝被迫帶著老伴和年幼的孫子一同來到了西安謀營生。起初幾年他在一家樂器店打工,一個月500元的工錢僅能讓祖孫三人溫飽,幾年后樂器店關門停業,積累了一定顧客群的劉師傅也開始了自立門戶制作二胡的生活。幾經周折,劉師傅才找到了現在城隍廟旁邊的住所,“這地方不大,房租隻要兩三百元,每個月起碼不用為房租發愁。”

  而劉師傅的樂器作坊也在這小小的30平方米中,老家的田地都已經變賣,現在劉師傅祖孫三人的生活開銷都由樂器作坊的生意支撐,每月的生意還算差強人意,不好時有幾百元,紅火時也能賺個上千元,“養活我們三個吃飯沒問題,但是現在娃上初中了每年還要交學費,所以也沒啥積蓄。”劉師傅介紹說,一把制作精良的二胡售價雖在1萬元左右,但光是木材成本就達到了7千多元,而從挑料、拋料到尺畫、推刨的繁瑣制作工藝,更需要花去劉師傅十天左右的時間,“機器上漆顯得琴亮、好看,但是夏天人手一出汗再握在漆上,手感就不好,所以我都是手工把琴杆和琴筒拋得光光亮亮的。”

  想找個傳承人很有難度

  走進劉紅孝家中,第一感覺就是“小”,不足30平方米的空間裡不但擺放著床、做飯案台、書桌等家具,房子兩邊也被制作二胡所用的磨床、鑽床、小車床和拋光機佔據了多余空間。由於資金不足,劉師傅無法負擔起更高額的房租,牆上2011年6月頒發的“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金屬挂牌,並沒有給劉師傅的生活帶來改善,反而使老人的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使命感:尋找傳承人刻不容緩。

  說起這份手藝的傳承,劉紅孝嘆了口氣,“現在的娃們家沒人學這,人常說,慢工出細活,這是個慢活細活,又賺不了啥錢,年輕娃都去打工了。”據劉師傅所知,西安目前隻有一家制作古箏的琴廠,而還在堅持手工制作二胡的匠人也僅有五六位,劉紅孝是唯一一位名列陝西省非遺傳統樂器手工制作技藝的匠人。但二胡制作的周期長、成本高、收益小等弊端限制了這種技藝的傳承,雖然十幾年中也陸續來過一些二胡愛好者願拜劉紅孝為師,學做二胡,但由於家中地方窄小,實在無法教學,劉師傅也隻能一一婉拒,“難道就讓人家在這小屋子裡學嗎?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

  近幾年劉紅孝也常聯系有關部門,希望能籌一筆款項,租個教室和小車間,招上三五個學生將這門手藝傳授下去,“年輕人不願意學,下肢殘疾人可以來學,腿動不了咱靠雙手吃飯,不給社會增添負擔。我也不收啥學費,就是不想讓這技藝斷在咱這個時代。”記者 軒轅楊子 見習記者 張奐雅

(來源:西安日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