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遺物記述張學良的愛情故事 曾打算寫曹禺--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張愛玲遺物記述張學良的愛情故事 曾打算寫曹禺

除了書信、手稿,宋以朗還將張愛玲的其他舊物拿出來,其中就包括張愛玲的白拖鞋。1987年香港曾經上演的張愛玲作品《傾城之戀》話劇版海報﹔一套張愛玲作品集封面圖﹔張愛玲的英文証件原件﹔張愛玲經典的旗袍照。
2013年07月18日06:56    來源:華西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張愛玲(左)與楊絳,她們讓時間泛著光。

@華西都市報:昨日上午,第24屆香港書展開幕,本屆香港書展以“從香港閱讀世界——閱讀·令世界美好”為主題,將展開近四百場文化活動。但說到香港文化,不得不再次提到那個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張愛玲。張愛玲的很多小說,都在香港完成。

編者按:最才的女

一個風華絕代,一個淡泊世外。在北京,生於1911年7月17日的楊絳先生昨日低調地度過了102歲生日,對關心她的讀者說一句:“替我吃碗面就行了。”百歲高齡,還在寫作,文集修訂版年底推出﹔在香港,同一天,張愛玲文學遺產繼承人宋以朗透露,張愛玲,這個比楊絳小9歲的才女,故事並沒有完,數份書稿正在整理中,留待我們去品味。

常說時間是把殺豬刀,殘忍地滅掉我們年輕時一個個偶像,那些男神女神身上的浮華。但對另一類人來說,時光隻會將她們的容顏雕琢得更好。楊絳在一百歲時,坐在世紀的邊緣,說:“一個人經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香得愈濃烈。”她的香,如七月茉莉,素淨清白。時光在指縫中傾瀉而過,變成繞指柔。相較之下,翻手蒼涼,覆手繁華的張愛玲,則充滿了張力,將時光玩弄於股掌中,發出裂帛之音。這位“民國世界的臨水照花人”最終寂寞離世,但若沒有張愛玲,民國才是寂寞的。

楊絳感嘆:“上蒼不會讓所有幸福集中到某個人身上,得到愛情未必擁有金錢﹔擁有金錢未必得到快樂﹔得到快樂未必擁有健康﹔擁有健康未必一切都會如願以償。”一直很佩服這位白發先生,如何能在丈夫和愛女都先於自己離世的情況下,堅強存世,靜靜等待“回家”的那一刻。

也許,當疲憊和浮躁都在文字中乖乖地馴服,就是一個世紀以來,兩個“最才的女”帶給我們的歡喜。

至少學會,如何與時光共處。

日前,有消息稱,張愛玲文學遺產繼承人宋以朗正在著手整理繼《小團圓》之后的又一部張愛玲英文遺著《少帥》,再次引發“張迷”的關注。而前段時間,錢鐘書楊絳信札被拍賣事件,受到楊絳先生強烈反對,而宋以朗的父親、文學界名士宋淇,曾經與錢鐘書在1979年至1990年間有過138封通信。

昨日,楊絳先生102歲生辰來臨,華西都市報記者來到宋以朗位於香港九龍加多利山的寓所拜訪,親眼見証傳說中張愛玲的遺產大箱子,所隱藏的這位文壇才女的前世今生。

遺物記述

張學良的愛情故事

張愛玲遺囑規定,其所有財產將贈予好友宋淇夫婦,並指定由林式同執行。張愛玲海葬之后,林式同將14個箱子寄給宋淇夫婦。宋淇夫婦經整理,將11箱交給了台北皇冠出版社保管,而把幾百封他們與張愛玲的書信,合計3箱留在家中。如今,交由兒子宋以朗保管。昨日,華西都市報記者在6大本厚厚的張愛玲信札手稿原件文件夾中,看到了張愛玲寫給宋淇夫婦的信件,細致整潔。

華西都市報:你們是如何保管這些遺物的?

宋以朗:那些箱子只是物流運輸所用的普通箱子。信件、手稿,已經被我整理到文件夾裡。其實,還有不少遺物本來就在我家,是張愛玲寄給我爸爸的。比如《小團圓》手稿。

華西都市報:那11個箱子裡的遺物,現在還在台北那家出版社嗎?你沒想到要回來?

宋以朗:要回來干嘛呢。這些東西的意義並不在我個人。如果有學術機構需要展覽,上保險接洽等事情,其實還是很繁瑣的。

華西都市報:張愛玲的另外一部生前寫就而未發表的作品《少帥》,整理得怎樣了?大概什麼時候讀者能看到?

宋以朗:這是一部張愛玲用英文寫的關於張學良的小說,原型就是張學良和趙四小姐,是一個感人的愛情故事。英文76頁,翻譯成中文估計有3萬多字。這篇文章至今從未出版或發表過。目前還沒有具體出版日期。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