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李小龍傳奇一生 "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成經典--文化--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回顧李小龍傳奇一生 "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成經典

羅攀

2013年07月20日08:10    來源:中國新聞網    手機看新聞

  李小龍童年照。圖片來源:光明網

  中新網7月20日電(羅攀) 今天,是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逝世40周年紀念日。回顧他短暫又傳奇的一生:出生3個月客串電影、7歲學習太極拳、拜葉問為師創立截拳道、在好萊塢“打”出名堂……最后人生終點定格在33歲上,令喜歡他的影迷扼腕痛心。

  功夫之路:7歲練習太極拳

  1940年11月27日出生的李小龍,本名李振藩,英文名為Bruce Lee。其父是“粵劇四大名丑生”之一,曾赴美演出,生下李小龍后攜家人回到香港。

  李小龍自幼身體孱弱,父親為了讓兒子有個強壯的體魄,在李小龍7歲時便教其練習太極拳,以鍛煉身體。1955年,李小龍拜葉問為師,學習詠春拳。而后他還練過洪拳、白鶴拳、功力拳、蔡李佛、太極拳、譚腿、少林拳、戳腳、節拳等拳種。1957年,他奪得香港校際拳擊比賽少年組冠軍。1967年7月9日,李小龍在洛杉磯中國城的振藩國術館,正式確立其武道哲學“截拳道”(Jeet Kune Do)之名稱。

  從影之路:3個月大就拍電影

  李小龍和大銀幕的緣分,從1941年他僅3個月大的時候就開始了。那時他因偶然機會客串了粵語片《金門女》,從此拍電影機會便接踵而至。隨后的日子裡,李小龍又先后在多部影片中亮相,奠定了童星地位。他首次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的電影則是1950年公映的《細路祥》,同樣獲得不俗反響。

  1961年,李小龍在出生地美國考入了華盛頓大學,主修哲學並副修了包括心理、戲劇等的各種科目。大學二年級時,他租用了校園的一個停車場角落,挂起了“振藩國術館”的牌子,邊教武邊刻苦磨煉。

  1964年,李小龍應邀出席美國加州長堤國際空手道錦標賽,進行表演,被電視劇《蝙蝠俠》制作人威廉多茲爾賞識,邀請試鏡。1966年4月30日,他與美國廣播公司簽訂了30集電視劇《青蜂俠》的演出合約,擔演配角“加藤”。其后又在《無敵鐵探長》和《新娘駕到》中客串。

  1970年代,李小龍接受香港嘉禾電影公司的邀請,回港發展,先后拍攝了五部電影和一部電視劇,《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龍爭虎斗》、《死亡游戲》,成為一代經典作品。特別是在《精武門》中“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的對白,成為香港電影的一大經典。

  驟然離世:死因至今成謎

  李小龍生前曾自信地在一張便箋上寫道:“我的明確目標是,成為全美國最高薪酬的超級東方巨星。從1970年開始,我將會贏得世界性聲譽。到1980年,我將會擁有1500萬美元的財富,那時候我和我的家人將過上幸福的生活。”

  然而,1973年7月20日在香港的猝然去世,使他沒能實現自己對家庭的諾言。至今,在人們口中,他的死因還是一個謎。藥物沖突、練功過度等揣測始終未能停息。

  李小龍的墓地位於美國西雅圖湖景墓地,那裡被全世界武術愛好者視為聖地。他的兒子李國豪也英年早逝,與父親葬在一起。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