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布克獎公布短名單2/3為女性作家 麥凱恩被"淘汰"

姜妍

2013年09月12日07:31    來源:新京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瑪麗的自白》科爾姆·托賓。

  《收獲》

  吉姆·克雷斯。

  《低地》

  茱帕·拉希裡

  《發光體》

  埃莉諾·卡頓

  《瑪麗的自白》科爾姆·托賓。

  埃莉諾·卡頓

  《時間的故事》

  露絲·尾關

  《我們需要新名字》

  諾維奧莉特·布拉瓦約

  憑《收獲》入圍的吉姆·克雷斯被英國評論認為最具獲獎希望

  科倫·麥凱恩果然沒有說錯,上個月在上海接受本報記者專訪的時候,他就預言自己不會得到布克獎,而評獎委員會在當地時間10日公布的今年布克獎短名單中,麥凱恩也被成功“淘汰”。“我覺得布克獎更多時候會頒給英國化的小說,而我在很多人眼中已經美國化了。”而以《收獲》入圍六人短名單的吉姆·克雷斯被英國很多評論認為是短名單中最具獲獎希望的作家。

  4位女性作家入圍

  除了克雷斯,另外5位從13人長名單突圍進入短名單的作家分別是:露絲·尾關《時間的故事》、茱帕·拉希裡《低地》、埃莉諾·卡頓《發光體》、科爾姆·托賓《瑪麗的自白》和諾維奧莉特·布拉瓦約《我們需要新名字》。長名單中兩位曾經入圍過布克獎短名單的托賓和克雷斯都順利再次進入到了短名單,其中托賓分別於1999年和2004年憑借《黑水燈塔船》和《大師》兩部作品入圍,克雷斯在1997年憑借《隔離》入圍。克雷斯今年在完成新作后宣布封筆,或許這也是讓英國評論傾向於他會最終得獎的原因之一。

  而今年入圍短名單的人選也非常多元化,其中包含了好幾位移民作家。入圍者最年輕的是年僅27歲的女作家埃莉諾·卡頓,她1985年出生於加拿大,13歲隨家人移居到新西蘭。她因處女作《彩排》一舉成名,囊括諸多獎項。《發光體》的故事發生在1866年的新西蘭西海岸,淘金熱正酣,同一天裡發生的三件大事看似巧合,背后卻暗藏玄機,這本小說的英文版有832頁之厚。不過在以往布克獎的歷史中,新生代作家獲獎的概率很低,2008年印度作家阿迪加以《白虎》獲獎成為當年的黑馬。

  出生於1967年的拉希裡是孟加拉裔美國女作家,出生於倫敦的一個孟加拉裔印度移民家庭,3歲時隨父母移居美國。1999年她的小說集《疾病解說者》獲得普利策小說獎,2008年她又憑借小說集《不適之地》獲得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她入圍的小說《低地》將目光對准印度的街道,滿是風信子的池塘和落日的余暉,在這裡成長起來的兄弟倆走向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今年入圍短名單的還有另外兩位女性作家,她們同樣有在西方留學或是混血等多元背景,32歲的布拉瓦約是津巴布韋女作家,她在美國完成了本科和研究生學業。《我們需要新名字》講的是10歲女孩琳達在脆弱又暴力的津巴布韋成長的故事。出生於1956年的露絲·尾關是日美混血,她在日本讀完了日本文學后重返紐約,2010年她獲得了禪宗僧侶資格。小說《時間的故事》中的故事從與露絲同名的女孩在海岸上撿回的一本日記開始。

  托賓寫出短名單中最短作品

  短名單上僅有的兩位男作家目前卻被認為最終獲獎的可能性最高。有趣的是,托賓的這本《瑪麗的自白》隻有3萬個單詞,104頁,是布克獎短名單中最短的一部小說。有人拿他和此前獲獎的朱利安·巴恩斯做比較,巴恩斯曾經說他把布克獎當做買彩票,而他本人在“買了”4次彩票后才中獎,人們卻認為,他最終得獎的作品也不見得就比之前的更好。在此前接受布克獎官方採訪時,托賓說寫這部小說時他隻顧著為這本書找到准確的基調,他還透露自己最喜歡的以往得獎的作品是納丁·戈迪默的《自然資源論者》。

  寫《收獲》的克雷斯大概是短名單中相對最“正統”的一個作家,他1946年出生於英國,曾經獲得過惠特布萊德圖書獎小說處女作獎、《衛報》小說獎以及戴維·海厄姆小說獎等多個獎項。《收獲》講述了一個黑暗的故事,夏末的庄園燃起熊熊大火,故事才剛剛開始。

  盡管最終的獲獎名單要在10月15日才公布,但中國讀者也已經在網絡上各自站隊。上海譯文的一位營銷編輯喊出“茱帕!必勝!”后,另一位上海媒體人接著喊道“托賓必勝”。

(責編:王鶴瑾、許心怡)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