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銀飾收藏:年代之外更應關注工藝

2013年09月15日13:51    來源:中國文化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銀飾收藏:年代之外更應關注工藝

藝術金銀飾——銀壺

  國人對銀飾一直情有獨鐘,中國的銀飾文化也經歷了漫長的時光浸染。唐代的銀飾品既延續了古典紋樣,又有西歐和東南亞風情,工藝趨向成熟,其韻味至今難以企及。銀飾是自古至今老百姓最生活化的裝飾物件兒,孩童們手腕上戴的響鈴銀鐲子,脖子上挂著的銀項圈、銀鎖,老奶奶們壓箱底的亮??的銀飾品——戒指、鐲子、手釧、耳環、耳墜、梳子、銀幣等,在歲月更替中點綴著普通人家的幸福生活。銀飾品為尋常百姓所喜愛,主要是由銀的價值和功用決定的——銀雖為貴金屬,價格卻遠低於黃金。此外,民間素有用銀避邪的說法,在古代,它還被用來測試毒性。

  南北銀飾:

  分量不同,工藝有別

  傳統銀飾可分為三類──首飾、裝飾、擺件,民間收藏所常見的老銀飾主要是前兩類。所謂老銀飾,大多是指明清時期的,也有少部分漢唐的,其在頭飾、發飾、頸飾、手飾、耳飾、挂飾、服飾等不同領域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和創意。老銀飾的品類包括簪、釵、釧、扁方、步搖、鳳冠、項鏈、耳墜、耳環、手鐲、手把件、長命鎖等。加工工藝也很多樣,如壓模、錘碟、焊接、燒彩、琺琅彩、鎏金、貼金、包金、炸珠、掐絲、編絲、澆鑄、鏤空、點珠、花絲、抽絲、纏絲、壘絲、鑲嵌等。銀匠們把來自神話傳說、歷史掌故、戲曲唱段乃至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素材,以及各種人生感悟與期許雕刻在銀飾上,從而讓一件小小的銀飾寄托了人間美好的情感。同時,這些老銀飾在形態、工藝、紋飾、佩戴方式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保留了傳統文化的內涵,通過不同的審美形式傳遞著豐富的社會歷史知識。

  老銀飾按地域可分為兩派,即南方派和北方派,它們首先在分量上存在差別,其次是工藝。南方的銀飾品做工精細,但舍不得用料,往往太薄、太輕,怕摔怕磕。因為輕和薄,很容易被擠傷、壓癟,所以在佩戴和保存時要多加小心。北方的銀飾則做工粗獷大方,在用料上幾乎是南方的一至兩倍甚至更多,因為料厚,不怕被擠壓、磕碰,在使用和存放時也少了一分小心。南北可謂各有千秋。

  銀飾收藏:

  年代之外,更應關注工藝

  以貴州、雲南地區為代表的苗族銀飾最具典型性,它有著豐厚的文化內涵和高超的工藝,被稱為“服飾上的史書”。苗族服飾的每一個部位幾乎都有銀飾裝點,品種之繁多、款式之豐富,令人嘆服。在苗族人眼裡,銀飾不僅是辟邪的神物,而且是幸福和財富的象征。銀鎖是苗族姑娘的重要飾物,常常打造有“龍”“雙獅”“蘭”“蝴蝶”“花草”等浮雕圖案,有的還垂有銀鏈、銀鈴等,有“長命鎖”之稱,表祈求平安吉祥之意。苗族男子也有戴銀項圈的習俗。苗族銀飾堪稱手工藝中的精品,一條細小的銀鏈可由數百個不到2毫米的微型銀環連綴而成,全靠銀匠的精心打磨。古老淳朴、獨特精湛的銀飾工藝體現了苗族人獨特的審美意識。其造型大方自然、形象生動獨特,有人物、花鳥、虫魚走獸、龍鳳及幾何圖案等。在布局上,以對稱為主,間以自由紋樣,變化自如。由於地處偏遠,現代信息傳入有限,再加上當地一直生活在這種民族文化氛圍中,因此,形成了苗銀在形式和工藝上的完整性,也造就了苗銀在今日的獨樹一幟。

  然而,幾經輾轉而傳承下來的老銀飾,卻一度不被文化界、收藏界所重視。隨著民間收藏的發展,如今收藏老銀飾的人越來越多,“玩兒”的人也是各有所愛,有專門收藏銀手鐲、銀戒指、銀耳環的,有專門收藏銀首飾盒的,還有專門收藏銀扁方的,他們與中國的傳統銀飾文化結緣,把收藏老銀飾當做一種快樂。有意思的是,這個圈子裡不少是年輕女性,她們把它當成最心愛的閨閣私房物件兒,隻進不出,對老銀飾更多了一分痴迷。

  對於老銀飾的鑒定,銀飾收藏家王金華認為,工藝是很重要的一點,主要是鏨刻、刀刻、錯銀等工藝,再復雜的就是掐絲、纏絲、繞絲。其次,就是由這些工藝所做成的銀飾上的圖案,中國金銀飾上的圖案相當講究,大多是由吉祥圖案組成,有圖必吉祥。吉祥文字有福祿壽喜、動物主要是蝙蝠喜鵲、人物有百子圖和五子奪魁圖等等。再就是看年代,現在市面上明代的銀飾很少,大部分是清代的,分清早期、清中期、清晚期。還分宮廷貴族、文人、民間。所以真正的銀飾收藏愛好者除了關注銀飾的工藝和紋樣,還應該關注年代的早晚。

  現代銀飾:

  從低端向中高端過渡

  在追求時尚、彰顯個性的當下,現代銀飾應運而生。現代銀飾制作成本相對較低,材料的質感不俗,設計更加大膽夸張,款式更注重休閑與個性,因此,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伴隨著TIFFNAY、FOLLIFOLLIE等國外高端銀飾品牌紛紛搶佔國內市場,中國的銀飾消費開始從低端向中高端銀飾品過渡。由於今天的消費者眼光越來越獨特、品味更加時尚,尤其是中高收入的消費群體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大大刺激了高端銀飾品的發展,使得其設計越來越貼近國際流行趨勢。因此,一些模仿金飾款式、沒有銀飾特色,企圖以價格優勢替補金飾消費的低端銀飾的市場空間也越來越小。這既對國內銀飾行業提出了挑戰,也催生出了一批優秀的國內銀飾品牌,如素色、PH7都是近年來深受消費者喜愛的原創品牌。但是,作為一門古老的工藝,傳統銀飾在今天如何傳承與轉型,現代銀飾如何深挖文化內涵、走得更穩更遠,需要廣大藝術工作者與高端市場推手、文化產業界共同思索。

(來源:中國文化報)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