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揭秘成吉思汗后裔傳奇 為避禍鐵改姓余

2014年05月10日08:48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鐵改余姓 成吉思汗后裔的傳奇

  鐵木健畫像

  余氏家譜

 

  余姓在四川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姓氏。當一位姓余的朋友操著一口流利的四川話和你擺龍門陣的時候,你可能不會想到,四川本土的余姓市民中,有些帶有蒙古族的血統,因一段口口相傳的傳奇故事而成為四川余姓大家族的一員。

  這些余姓人認為,他們是成吉思汗的后裔,為了避禍,由鐵姓改成余姓,隱藏著祖傳的身份,靠著一首暗藏家族秘史的“分手詩”來明辨血統。但在學術界,這段傳奇故事一直存有爭論。本期“四川百家姓”,我們拋開學術之爭,根據中華余姓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的研究,為大家談談“鐵”改“余”的故事。讀者如有不同見解,可與中華余姓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進行探討。

  姓名釋義:本義是房舍

  余與舍字同義。在甲骨文和金文中,余字像樹木支撐的房屋形。上部為屋頂,下面為梁架和支柱,整個字形像房屋架構側面圖。

  余的本義是房舍,后來演化為第一人稱“我”和富余之“余”,均為房舍的引申義。

  主要源頭:同姓不同宗

  余姓有同姓不同宗的說法,大致說來,主要有以下幾種來源:

  一是源於姒姓。夏桀被商湯放逐后,夏禹后代分封的國家中有由余國。由余國的后代中,產生了余這個姓氏。

  二是源於姬姓。由余,周攜王余臣之后,出生於春秋時天水一帶。由余的祖先原為當時的晉國人,因避亂逃到西戎。后來,由余奉命出使秦國。他見秦穆公賢明大度,便留在了秦國。秦穆公元年(公元前659年)投入秦國,被秦穆公任為上卿(即宰相)。由余為秦穆公出謀劃策,幫助秦國攻伐西戎,一舉攻伐錦諸戎、緄戎、翟戎、義渠等12個戎國,遂稱霸西戎,使秦位列春秋五霸。由余的子孫遂以他的名字為姓氏,稱為由氏和余氏。

  三是源自隗姓。余,春秋時期的小國,出自赤狄部落。狄是春秋時期分布在河西、太行山一代的古老民族。春秋期間,他們曾分批向東遷徙,活動於齊、魯、晉、衛等國之間。其中,赤狄活動在山西長治一代,和晉人雜居。

  赤狄部中有余氏族,是赤狄隗姓之后,這一支的余姓距今已有3000年歷史。

  四是源自改姓。四川一些余姓人認為,他們是余姓的一個特殊分支,他們的先祖是成吉思汗的后裔鐵木健,因避禍改姓余。

  鐵改余的傳奇:暗藏秘密的分手詩

  “本是元朝帝王家,紅巾趕散入西涯。瀘陽岸上分攜手,鳳錦橋邊插柳椏。否泰是天皆由命,悲傷思我又思他。十人誓願歸何處,如夢雲游浪卷沙。余字並無三兩姓,一家分作千萬家。”

  今年70歲的余體福是涼山州越西縣人,是中華余姓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在他的記憶中,這首詩十分傳奇,幾乎成了四川“鐵改余”認族歸宗的最重要的依據之一。

  75歲的余成文是雅安市名山縣人,他剛識字起,就被長輩要求牢記這首分手詩。早年間,他並不知道這首詩的真正含義,但兒時的記憶仍然深刻。他忘不了父母在他起床時揪著他的耳朵大喊:“記到,我們是蒙古人的后代。”

  四川的一些余姓人開始循著這首詩留下的線索,追尋家族的歷史。他們認為,這首詩描述的是蒙古的一支貴冑為避難被迫改姓余的故事。本是元朝帝王家 紅巾趕散入西涯

  余體福說,所有“鐵改余”家譜記載,鐵木健是鐵改余姓家族的先祖。余氏家譜記載鐵木健生長在五國城,后到安徽、江西,轉河南京山、湖北麻城一帶。

  關於鐵木健的記載,主要是依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重新修編的明代官員余子俊所序的《青神余氏家譜》:“世祖之孫鐵木健其人也。”“封鐵木健為南平王、東路不花元帥,鎮江南。”

  家譜記載,鐵木健,元朝人,蒙古乞顏部奇渥溫·孛兒隻斤氏,元太祖鐵木真第五代嫡孫,“鐵改余”姓的先祖。生於13世紀中后期,卒於14世紀中葉。封南平王,食邑湖廣行省黃州府麻城縣。鐵木健自幼在漠南漢地忽必烈軍營中成長,15歲隨軍出征,戰功顯赫,很得忽必烈的賞識和器重。

  1340年,遼陽“金后人”聚眾反元,鐵木健奉命征討,大獲全勝。結果在班師回朝的路上去世。家譜中記載,鐵木健育有九男一女,9個兒子都中了元朝進士,后來他招的一個女婿也中了進士,故有“九子十進士”的說法。

  余成文說,鐵木健有兩位夫人,大夫人洪氏生了4個兒子:秀一、秀二、秀三、秀四﹔張夫人生了5個兒子一個女兒: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和壽英,壽英又名金蓮。招婿金姓,改根十,名余德仙。

  因為子女們的生母不同,便以“秀”和“根”來分長房與次房的排位。因此,“鐵改余”的后人會以“秀幾公”和“根幾公”來稱呼自己的祖先。余成文是根九公的后人。

  《鐵改余姓總譜》記載,元順帝時民不聊生,發生紅巾軍起義。朱元璋的軍隊攻佔元大都后,驅趕元朝臣屬,聚集在麻城以觀后變的鐵木健“九子一女”無法北歸,為避免遭遇滿門抄斬之禍,商議西逃,當時雲貴川還在元朝梁王的統治下。

  於是,“九子一女”攜帶家屬及隨從380余人往西遷徙。瀘陽岸上分攜手 鳳錦橋邊插柳椏

  一大家族輾轉到達瀘州鳳錦橋。為避免人馬過多暴露目標,大家決定分散各地隱居以求生存,並相約改姓為余,寓意“殺不盡斬不絕還有余”,隨從改姓“於”,意為上不戴帽下不穿衣。他們在瀘州分散后,流落到了今天的重慶、瀘州、富順、納溪、青神、榮縣、樂山等地。

  余體福說,家譜中,“九子一女”逃至瀘州鳳錦橋准備分散逃離時,為讓后人記住自己是元朝皇族,10人每人咬指作筆,以血代墨,每人吟詩一句,作為日后認親的憑証。這10句詩還有多個版本,其中一個版本把“帝王”換成了“宰相”。

  詩畢,又相約插柳為記,撮土焚香,望空朝北而拜,對天明誓說,余姓子孫永世相親相認,不得富不認貧、貴不認賤,余、金不准通婚。議定排行12字“位世其昌,永曰芝賢,耀祖應國”。否泰是天皆由命 悲傷思我又思他

  據余氏家譜記載,鐵木健的“九子一女”分手后,分別去了這些地方:

  秀一公鐵承良改名余清,字德元,元進士授濠州太守。分手后回到安徽休寧縣侍奉弘吉剌氏祖母廟,后遷回四川資陽,再后移至重慶墊江,子孫傳於江南江西。

  秀二公鐵承勛改名余珍,字德朝,元進士授韶州太守。分手后居洪雅、樂山,后裔遷居資陽、雙流、長壽、西昌等地。

  秀三公鐵承模改名余醇,字德真,元進士授蘇州太守。分手后居成都,子孫傳於成都、雙流以及雲南、貴州等地。

  秀四公鐵承猷改名余和,字德輔,元進士授集慶太守。分手后居內江,子孫傳於溫江、資陽、瀘州、長壽、渝北和雲南、貴州等地。

  根五公鐵承業改名余璠,字德弼,元進士授刑部尚書,分手后居宜賓,子孫傳於宜賓、威遠、高縣、雙流、榮縣、南溪和雲南、重慶等地。

  根六公鐵承烈改名余垣,字德肖,元進士授兵部尚書,分手后居青神,子孫傳於青神、眉州、榮縣、長寧、珙縣和雲南、貴州等地。

  根七公鐵承德改名余屏,字德盛,元進士授吏部尚書,分手后居仁壽,子孫傳於井研、仁壽、長寧、興文、筠連和貴州、雲南、山東、重慶等地。

  根八公鐵承光改名余翰,字德隆,元進士授戶部尚書,分手后居夔州,子孫傳於遂寧、瀘州、犍為和貴州、重慶等地。

  根九公鐵承英改名余芳,字德興,元進士授禮部尚書,分手后居榮縣,子孫傳於榮縣、威遠、富順、大邑、犍為和貴州、重慶等地。

  根十公鐵金蓮(又名壽英)之夫婿金?,賜名承弦,改名余伯錫,字德仙,元進士授兵部侍郎,分手后居樂山,后到瀘定縣沈邊,子孫傳於四川中江、長壽、成都等地。十人誓願歸何處 如夢雲游浪卷沙

  余成文說,如果想認鐵改余的后人,說來也簡單,除用分手詩考一考外,還可以看一個生理特征。

  “全國鐵改余班輩高的和班輩低的,現在相差有7代之多。孛兒隻斤氏余家的后代,都有一個共同的生理特征,即兩隻腳的小腳趾,皆有兩個小指甲。”他說,他的小腳指甲旁還長有半個指甲,這是他們的家族特征。

  “我們余姓人是不吃月餅的。”老家在仁壽的余治倫,現在還記得小時候家裡不過中秋節的傳統。“看到周圍的人都在吃月餅,饞得很。”

  余治倫說,后來才知道,余姓人不吃月餅,是因為元末農民起義者是用月餅傳送起義通知的,月餅中暗藏起義通知,“我們是蒙元后裔,所以不吃月餅。”余字並無三兩姓 一家分作千萬家

  《鐵改余姓總譜》上記載,“九子一女”分別后,余伯錫一家到樂山境內找了個偏僻地方立足,最后佔山為王。到了明朝洪武年間,余家成為當地的一個部落首領,后被提拔成千戶,后來因有功被授予沈邊長官司(土司)一職。

  《四川通志》載:“沈邊長官司余尚昀,原籍江西吉水縣人,其先祖余錫伯於前明,從征來川,授土千戶,世襲土職。國朝順治九年,余期援投誠改名永忠,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余明奇授職,頒給印信號紙,住牧沈邊(瀘定沈村)。”

  歷朝歷代沈邊余氏土司都能順應朝廷,服從征調,多次受王朝嘉獎。清乾隆年間,兩次用兵金川,沈邊都奉調出兵在瀘定、康定設卡護后,屢受乾隆贊賞。

  余明奇曾於康熙四十四年參加並主持修建瀘定橋,這是溝通內藏的大舉,瀘定橋至今為一大名勝。

  犍為的一支鐵改余姓(根九后裔),因為過繼而改成了周姓。“湖廣填四川”期間,湖廣麻城縣孝感鄉的周承泗一大家人來到犍為。周承泗的一個孫子周思兼,因為無子,就從朋友余尚賓那裡過繼了余可行,改名周長胤,周長胤有9個兒子。后來,周長胤因分家不平對父輩不滿,帶著老四、老五兩個兒子返回余家,改回余姓,其他兒子仍姓周,並發展至今。

  四川鐵改余姓部分支系字輩

  資陽(秀一后裔)一支支系:文沖元必大,汝登國應昌,懋正崇仙道,錫化永春芳。

  新津(秀二后裔)一支支系:騰萬文鳳中,子登紹國正,天興順治孝,仁儀德安康。

  仁壽(秀四后裔)一支支系:朝其明登成啟元,定國光廷瑞,安邦顯德興,先修招澤永,榮華歷萬春。

  馬邊(根七后裔)一支支系:天登懷思文,光宗成耀祖,名利深榮貴,世代德隆昌,先進大如海,存仁復朝鋼,雲開方現星,鴻猷應傳繼,洪福遠流長。

  青神(根六后裔)一支支系:德永示子,?承草發,力崇木世,龍玉儒先,金心水正,一本萬元。南平開業,西川安土,報國傳家,謹守遺澤,長泉千古。

  仁壽(根七后裔)一支支系:光騰必廷在,元洪應正登,宗作思維懣,世學志及先﹔太守芳聲遠,尚書德澤長,勳名召萬古,富貴慶同堂。

  眉山(根七后裔)一支支系:元世希大眾,天佑汝宗興,朝有純良治,廷佔俊秀登﹔傳家唯孝敬,輔國效賢能,代繼詩書志,光輝應克承。

  筠連(根八后裔)一支支系:會以人逮,邦國從正,忠孝興榮,朝元永盛,克定顯修,瀘陽柳茂,鳳錦耀宗。

  威遠(根九后裔)一支支系:德子奉,高金天佐萬,汝文朝懷亮,元世存天理,映錫廣禎祥,崇儒體大道,長開富貴春。

  犍為(根九后裔)一支支系:堯旺子承天,福學仲三元,有仕希洪讓,德美可登先。

  鐵改余姓四川部分祠堂

  青神土主場余家祠堂、仁壽石嘴碧玉余家祠堂、筠連鎮舟余家祠堂、內江白馬廟余家祠堂、資陽豐裕民合余家大房、長寧梅硐余家祠堂、仁壽新店鄉余家碥余家祠、珙縣下羅壩余家祠堂、瀘州余家祠堂、威遠鐵金余五福祠、威遠余氏敬宗祠、威遠余氏射斗祠等。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