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天津第五大道一角 資料圖片
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尚未過半,中國文物學會20世紀建筑遺產委員會正式在京成立。作為以時間界定的遺產總稱,“20世紀建筑遺產”固然是舶來品,但若追溯歷史,早在1961年新中國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就已將北京大學紅樓、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舊址、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大量20世紀不同歷史的代表建筑納入“革命遺址及革命紀念建筑物”加以保護。
然而,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一度引發各地盲目的大拆大建,使得很多城市陷入千城一面的特色危機中。正如1999年第20屆世界建筑師大會所一致通過的《北京憲章》中所描述的那樣:“20世紀既是人類從未經歷過的偉大而進步的時代,又是史無前例的患難與迷惘的時代!”“許多建筑環境難盡人意﹔人類對自然以及對文化遺產的破壞已經危及其自身的生存﹔始料未及的‘建設性破壞’屢見不鮮”。有鑒於此,我國文物部門和社會各界迅速採取行動,打響了對20世紀建筑遺產的保衛戰!
現狀:大破壞后亟須大搶救
天津是1986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是舉世公認的近現代文物存世量比較多的城市之一,亦理所當然地成為了國內保護20世紀建筑遺產的前沿。近年來,在天津市提出“近代百年看天津”的推動下,諸如五大道、解放北路、勸業場、中山路(北洋新區)等20世紀遺產相對集中的歷史街區,已漸成為城市名片,被外界所認同。殊不知,這正是在拆與保的不斷抉擇中積累的經驗、提升的認識。
1999年至2003年,天津衛故城和估衣街等傳統城區被大規模拆除,城市歷史形態遭到破壞。而且,天津近現代建筑分布相對集中的原九國租界區,與當時的城市中心區處於完全重疊狀態。隨著中心城區道路規劃、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大規模的城市改造和部分商旅項目的紛紛上馬,保護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沖擊。
位於解放北路與和平路之間的大沽北路被全面擴寬,包括啟新洋灰公司、先農公司在內的大量20世紀洋行、商號被徹底拆除。2006年8月,有關部門竟然開始拆毀勸業場地區的浙江興業銀行舊址及其附近的建筑。此舉引起全國矚目。來自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和天津大學的九位著名教授為此公開發表呼吁書……互聯網也反映出民眾的強烈呼聲。最終,在市領導和國家文物局的高度關注下,這裡才得以保全。2008年,因建橋擴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鹽業銀行舊址又遭破壞。
面對不斷的破壞,天津各界開始對20世紀建筑遺產格外關注。2007年,天津文物部門聯合媒體組織市民評選出的“十佳不可移動文物”中,有六處是20世紀建筑遺產。與此同時,國家層面正在開展更為有效的行動:2005年,《國務院關於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下發﹔2007年,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全面開展﹔2008年,國務院頒布《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201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對《文物保護法》組織執法檢查﹔2013年,中央城鎮化會議要求:“提高歷史文物保護水平。”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考察時指出:“歷史文化是城市的靈魂,要像愛惜自己的生命一樣保護好城市歷史文化遺產。”
因此,20世紀建筑遺產也迎來了巨大轉機。2008年天津在五大道啟動“聚客錨地”工程,計劃對歷史街區內尚未挂牌的部分20世紀建筑遺產進行拆除改造。謝辰生、張文彬、羅哲文、徐蘋芳等文保專家紛紛對此提出批評,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兩次作出批示。“聚客錨地”正式整改為“五大道歷史街區保護利用實驗區”,實現了從拆改到保護探索的認識轉變。2012年,在天津舉辦的“首屆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與利用論壇”上,又再次對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進行了深入思考和全面研討,並一致通過《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天津共識》。
思考:納入文保正規,走出千城一面
如今,人們對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的認識正在逐步加深,核心工作還應落實在法律和機制保障上。要明確,20世紀建筑遺產與《文物保護法》對文物的界定是決不沖突的,越來越多的20世紀遺產正以“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筑”的名義出現在各級文物保護單位中。《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實施后,整體保護歷史建筑也為20世紀建筑遺產提供了法律和規劃保障。當務之急,應該是匯集政府、專家和公眾之力,讓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更加本土化,常態化和機制化。
大部分20世紀建筑遺產仍是在用遺產,與新型城鎮化發展非但沒有矛盾,還能成為杜絕千城一面的一劑良藥。對此,最好的保護方式當為在不改變文物原狀基礎上盡量保持原有功能,物盡其用。這絕不是“冰棍現象”(認為我國遺產界存在“不許動”、“不願動”、“不敢動”傾向),而是切實防止建設性破壞。
當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中國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臨近,國家文物局正在開展抗戰遺產研究、保護、利用工作。這勢必將極大地推動國內20世紀遺產的保護,有效地擴大文物保護范圍。例如,作為近代中國5個日租界中面積最大,也是侵華策動地的天津原日租界歷史街區,雖相對保存完好,但礙於種種原因目前仍是被遺忘的歷史角落。若能借此契機,做些保護遺產的實際工作:對天津原日租界進行全面普查﹔保護現存的街道格局,防止大拆大建﹔將現存侵華佔領罪証和歷史事件發生地挂牌保護﹔結合遺產保護,建立日軍侵華史研究學術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整體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豈非兩利?
(作者為資深文保志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