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2014上半年文化熱點事件回顧特約評論之二】

香格裡拉大火,大理古城收費:國內文化遺產保護仍存隱患

魏英杰

2014年07月09日08:08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2014上半年文化熱點事件回顧特約評論:

國產劇當自強:與韓美劇抗衡缺的是專業精神

方興未艾的文化產業:一個並非遍地黃金的富礦

>>>更多精彩評論進入《文化新視線》欄目

在剛過去的6月,中國大運河與絲綢之路申遺成功,成為中國第32項和第33項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與絲綢之路申遺成功,是上半年國內文化領域的重要事件,也是近年來文化遺產保護的一大成果。

與以往相較,大運河與絲綢之路申遺成功,更具有獨特價值與意義。這兩處世界遺產“體量”都非常龐大。大運河申遺部分總長度1011公裡,涉及河道遺產27處,相關遺產58處。絲綢之路申遺段落全長5000公裡,涉及33個遺產點,其中在我國有22個遺產點。將這麼多遺產點打包在申遺項目之中,涉及非常復雜繁瑣的論証、規劃與保護工作,充分體現了中國申遺水平的提升。

兩處世界遺產均涉及多地合作乃至多國合作,其中大運河項目涉及國內2個直轄市、6個省、25個地級市,絲綢之路項目涉及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以及國內的河南省、陝西省、甘肅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跨地區、跨國家攜手申遺,既考驗多地、多國的協調能力,也展現了我國文化遺產保護能力的提高。

這也表明,國內申遺工作正在回歸理性,越來越少受到功利化的影響。這些年來,國內各地興起“申遺熱”,背后不無地方政績的考量以及發展旅游經濟的逐利沖動。相形之下,大運河、絲綢之路立意更高、申遺目的更純粹,其項目特點也決定了未來的保護責任可能遠高於實際經濟效益。如何對待申遺后的大運河、絲綢之路,將考驗著項目沿線地方政府的文化保護意識及其能力。

如果說大運河與絲綢之路申遺成功,體現了國內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水平以及中國文化的世界影響力,那麼今年發生的香格裡拉大火、大理古城征收古城維護費等事件,則讓人看到了國內文物保護仍存在著隱憂。

今年1月,一場嚴重火災讓“月光城”雲南香格裡拉獨克宗古城損失慘重,多個民居、客棧、店鋪被毀。此外,麗江古城、貴州報京侗寨等一些旅游熱點古城、古寨,今年也接連發生火災事故。

急功近利的旅游開發,大抵是造成火災事故的幕后“殺手”。旅游業給當地帶來了收入,其積極意義不必多說,但在發展旅游經濟過程中,若不能充分重視文化遺產保護以及人文生態均衡,無異是涸澤而漁。近日,國家文物局就對麗江古城的商業化傾向提出了警示,要求嚴控周邊新建項目。

地方政府管理過於簡單粗暴,也對文化遺產保護構成了不小傷害。如在雲南大理,5年前當地就提出征收古城維護費的設想,結果遭到民眾和商戶極力反對。今年5月,大理再次將此提上議程。在7月1日起施行的《大理市大理古城保護管理辦法》中,則已明確規定古城保護管理局的主要職責之一為“依法征收和管理古城維護費”,收費對象為商戶。

收費從來就不是管理的最好辦法,更不用說能對古城保護起到多少作用。商戶依法納稅,就是對古城保護履行了職責,稅外再行收費,非但增加商戶負擔,而且名不正、言不順,實屬與民爭利之舉。古城保護管理局的主要職責在於保護而非管理,如果日常工作重點成了收費,不僅極易形成部門利益化,也很難想象其還能有多少積極性去履行古城保護職責。

在一些擁有豐富文化資源的地方,還應學會如何妥善保護與利用文化遺產這一課。

(作者為知名評論家)

[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網文化頻道觀點,隻代表署名作者的個人意見。]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