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本網原創

【爭鳴:《雷雨》爆笑后的深思】

《雷雨》遭笑場,淺薄娛樂心態應在嚴肅舞台前止步

韓浩月

2014年07月29日13:27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手機看新聞

>>>更多精彩評論進入《文化新視線》欄目

經典話劇《雷雨》在北京人藝進行新一輪演出時,一場低票價、針對大中學生的公益場遭遇“意外”,學生們的“哄堂大笑貫穿全劇”,出演周朴園一角的著名演員楊立新非常不滿,他連發五條微博表示,“這樣的‘公益場’不演也罷”。

1934年首演於上虞春暉中學的《雷雨》,一直是學校文藝社團鐘愛的排練劇目,各個時代的學生版《雷雨》,都在演繹著這部劇的精彩。在今年《雷雨》迎來80生日的時候,遭遇到來自學生們的笑場,這笑聲顯得分外刺耳。

不知道這些笑場的學生來自哪裡,或許這本是一場不該他們觀看的演出。對待《雷雨》這樣的文化經典,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哪怕不知道《雷雨》的藝術地位,也要對作品和演員保持尊重,起碼的劇場禮儀都不能遵守,何談感受傳統文化?

笑場的觀眾,抱著娛樂心態走近《雷雨》舞台是錯誤的,因為《雷雨》不是近幾年小劇場流行的惡搞舞台劇、話劇,沒有淺薄的網絡段子,也沒有跟隨潮流的流行語。想在《雷雨》中尋找腦筋急轉彎式的快樂,注定得不到滿足。

泛娛樂時代,“娛樂至上”甚至“娛樂至死”成為年輕人的信條,從銀幕到熒屏,從舞台到現實,無時無刻不在上演著狗血的劇情。對傳統文化缺乏敬畏,甚至拿傳統文化裡的一些元素進行嘲諷,成為一些年輕人彰顯“個性”的做法,但娛樂應有邊界,在嚴肅舞台面前,淺薄娛樂心態應止步。

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娛樂地帶和文化地帶,在娛樂場所遍布城市每個角落的時候,更應珍視那些顯得寂寞的文化場所。堅持高品質藝術的北京人藝,當是一個傳遞傳統藝術價值觀的聖地,不僅需要藝術家、演員們的捍衛,更需要觀眾的呵護。不理解作品的文化內涵沒關系,但不能將流行的惡搞文化心態強加於經典作品身上。

去年冬天,《喜劇的憂傷》主演陳道明因為高燒不退無法按時上場演出,被救護車送到北京人藝的他,堅持上台“回戲”,向上千觀眾鞠躬致歉,這是一位藝術家表達對舞台的尊重、對觀眾的尊敬的方式。作為觀眾,如果真的覺得某部作品不合自己的胃口,那麼最好的方式是在中場休息時不影響別人的前提下安靜地離開,而不是放肆地“哄堂大笑”。

在《雷雨》現場“哄堂大笑”的學生,也一樣會在其他類似場合笑場,對於這樣的尷尬現象,最好的做法是,等年輕觀眾們真正具備了良好的觀劇心態后再走進劇場。在經典劇目演出進行時笑場的觀眾,既侮辱了他人,也看輕了自己,需要靜下心來認真去反思。

“不是因為有了莎士比亞才有了現在的文學英國,而是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注重文學的國家,所以才有了莎士比亞”,田沁鑫曾這麼說,在她看來,英國戲劇之所以得到了很好的傳承,是因為英國在小學就開設了戲劇課,中學一定要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爺爺和孫子的課本是一樣的,傳承從來沒有斷過。重視傳承,也當是我們發揚傳統文化重中之重,讓藝術在傳承中變得愈加厚重。

(作者為影評人)

[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文章不代表人民網文化頻道觀點,隻代表署名作者的個人意見。]

(責編:陳苑、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