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滾動新聞推薦

如何在日本古玩市場淘中國文物

2014年11月03日19:12    來源:中國網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如何在日本古玩市場淘中國文物

   原標題:在日本古玩市場淘中國文物

   在日本幾年,最快樂的事莫過於逛古玩市場了,在那裡,能淘到來自中國的文物。

   日本的高級古董店,以東京車站前的日本橋一帶首屈一指。這裡高樓林立,是日本的大銀行、大商社、証券會社的集中之地。古董店多屈居高樓之下,外觀則裝飾古朴。最有名的為繭山龍泉堂、不言堂、相馬美術店、壺中居等等。這些店多數均有較長的歷史,早在中國解放前即與中國的古董商打交道,創始人可謂是中國通。

   日本古董店的店名一般都很有來歷,龍泉堂,因店主解放前在中國得到一隻宋龍泉香爐,視為稀世之寶,故將店名改為龍泉堂。不言堂,自是取自詩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貨真價實,無須標榜,自有客人光顧。相馬美術店,大概是取自伯樂相馬之意吧,但日本人也有姓相馬的,尚未深考,不敢妄斷。東京的南青山大街也集中有數十家古董店,規模上略遜日本橋,但也不乏中國精品。

   專賣中國文物的古董店到底名不虛傳,古董之精致,起碼相當我國省市級博物館的藏品水平。有些國寶更不待說,高達1米的唐三彩鎮墓獸竟不知怎樣完整地運到日本。價格當然較大陸、香港為貴,但也因物而異。中國殷商時代的青銅器是有人喜歡的,但因所見不多,無法培養興趣,故收藏的人少。漢綠釉器如陶罐、豬欄鴨舍、樓闕谷倉,各店裡常可見到。漢綠釉大罐必要表面“銀化”、有浮雕紋、40至50厘米以上的,十幾年前要價400至500百萬日元,現急跌至幾十萬日元尚無人問津。魏晉的陶人、陶馬也能見到。特別是唐三彩、加彩人物俑、戰馬牛車更受歡迎,尤以三彩女俑為貴。三彩馬釉色、品相俱佳者,都在500萬日元以上﹔三彩女俑,俗稱胖姑娘,必要體態豐腆,裙下露出上翹的胡靴才貴,尺寸大的也要500萬日元以上。

   日本人的審美趣味尚深沉典雅、朴素大方,與歐美人華麗熱烈、金碧輝煌之好恰不相同,故解放前我國古董店即有日本庄與洋庄之分。宋瓷的青瓷系和磁州系、鈞瓷類是日本人歷來所喜愛的。宋金的磁州加彩碗,紅花間綠草葉,我曾在一店中見過,店主人言購價亦不低。日本呼此種加紅彩瓷為“宋赤繪”。至於明清的青花,日本人更是推祟備至,對明末萬歷五彩更是情有獨鐘,愛之若狂。中國的明末外銷青花瓷對日本影響巨大,署“五良大甫吳祥瑞造”之茶具極受推崇,系求學中國的日本人將中國的青花技術傳入日本,制瓷業奉若神明。中國的明五彩影響日本而產生了伊萬裡、九谷等名瓷。還有個有趣的現象,明末瓷器多有口沿磨蝕現象,中國人視為傷殘,日本人對此卻不以為缺憾,甚至昵稱“虫哈”。一件明末出口瓷上略有一點“虫哈”絕不影響價格,猶如女神斷臂、美女生痣,反而更具魅力。日本人唯獨對於晚清的青花和粉彩器較為冷淡,不喜歡那種炫人眼目的濃艷和過分修飾。

   對鼻煙壺和玉器雜項,日本人談不上特別喜愛,尤其是玉器,懂的人很少。文房四寶,日本是中國歷史上重要的出口市場,尤其是各大博物館和商號中的古硯,被許多日本人視為“文房寵物”,東京永青文庫藏的宋蘭亭修楔抄手硯是海內外聞名的。雞血石本來非常昂貴,但由於巴林石及人工染色者魚目混珠,使許多日人望而卻步。新硯台、新石章在日本的地攤上倒隨處可見,只是少有人問津,明顯供過於求。

   東京有數家中國書畫專賣店,售宋元的古畫,馬遠、夏圭,牧溪、梁楷大名鼎鼎,偶見這類古色古香之作,誰也沒把它們看成真跡。雖說日本的物價是中國的數倍數十倍,但舊書畫除“百分之百真跡”這一前提外,一般名頭的作品較國內還便宜。近年中國畫偽作太多,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有名氣的畫百分之九十九是假的,故日本的古董店賣中國書畫一般是不分真偽的,僅大略按名頭、尺寸、題材、品相而定價。明唐寅、沈周、陳道復,清四王、八大、揚州八怪都有人知道,乾隆時的沈銓因曾在長崎設畫塾,從學者眾多而成長崎畫派,故落沈銓款的花鳥畫也好賣。近代則以任伯年、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王一亭、徐悲鴻、傅抱石等受日人喜愛。王一亭因任過日清汽船公司董事,筆法宗吳昌碩,其羅漢人物最受歡迎。提起白龍山人,玩畫的人都知道,國內名聲反不及日本響亮。

   南青山一帶的古董店我無事也喜去逛逛。一次在燕隆堂見一明“富貴佳器”款青花碗,繪耕牛人物紋,品相完美,然索價甚昂。下次再去,已被他人捷足先登。又見一康熙青花小茶壺,完好如新。繪漁樵和山水,畫法宗龔賢的濃墨山水,黑白分明,小中見大。店主亦習中文,對中國頗有好感,議價而得。又一清初青花阿彌陀佛碗。畫四羅漢,間書“阿彌陀佛”四字,底款為“大明嘉靖年制”,醬口,因喜愛,便一並買下了。價格在我旅日生活之中,應該說不便宜了,及回到國內,請一專家過目,估值遠超原價,可知國外文物的售價不一定件件都較國內高。我還在香港買過幾件加彩唐女俑,殘色尚艷,造型亦美,國內市場難得一見,也帶回來,詢及同好,都說不貴。看來隨著中國經濟發展,文物外流會自然收斂,經過海內外有識之士的積極收購,文物回流不過是個時間問題了。

   消磨周日時光最好的方式是游覽舊貨市場。中國式的地攤,日本人稱為“青空市”,很有詩意。東京最有規模的是有名的煙花街新宿的花園神社和原宿的東鄉神社,每月分單雙周日在這兩神社內輪流舉行。舊衣物、相機、唱片、舊書畫、陶瓷雜項等一應俱全。中國古董也混雜其中,多數為清末民國瓷器,還能看到打火漆的文物商店的輸出品。逛地攤本身是消遣,但也有沙裡淘金的好運。我案頭擺放的一件明代胡人騎象小銅鎮就是從新宿地攤上購得的。以后參觀香港藝術館時,展櫃中竟也陳列著一件,隻不過較我這件做工稍遜。上海留學生收集郵票的不少,在日本買到整冊的中國舊郵票,包括清大龍票等,帶回上海,價翻數十倍。

   話說回來,玩古董舊貨,玩的就是眼力,眼力就是知識,在外國的古玩市場,要淘到心愛的中國文物,當然得有一雙火眼金睛。

(來源:中國網)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