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鐵凝、劉心武和賈平凹(從右到左)前來領獎。
晨報訊(記者 劉婷)昨天,人民文學出版社《當代》雜志創刊35周年紀念會及“當代·長篇小說年度論壇”一年一度的年度長篇小說評選在京舉辦。文壇名家王蒙、鐵凝、賈平凹、劉心武、阿來等到場,領取了“《當代》榮譽作家”獎。在場業界人士、媒體記者投票,評選出“長篇小說(2014)年度五佳”和“最佳”。
1979年,《當代》雜志創刊。這35年來,堅持現實主義精神為其特色之一。鐵凝在發言中表示,《當代》這個名字她認為是勇氣,是擔當,是昂揚面對當代中國社會變革和發展的持久的堅守,是文學不回避現實的責任。她這一代人,文學的晚輩,在《當代》創刊之初剛剛開始學習寫作,那代的文學青年集體的一個夢想就是能夠在《當代》發表作品,能夠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書。這35年來,她從《當代》這本雜志上讀到了一大批可以稱之為經典的長篇小說,使她想起來有一位喜歡短篇小說的著名作家曾說,之所以喜歡短篇小說,是因為人生並不是一部長篇,而是一連串的短篇。這句話她同意,但想補充一句,人生的確不是一部長篇,但也可能是一連串的長篇,要不為什麼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今天,人們越要去讀長篇小說呢?難道不是為了讓心靈的奔跑慢下來嗎?讓有限的日歷年在飽滿、生動的閱讀當中獲得精神年齡的雙倍的延長。
此外,根據作協、出版社、雜志社自薦、推薦,媒體讀書版推薦以及相當一部分讀者提名產生的候選作品,經過現場投票,賈平凹的《老生》、徐則臣的《耶路撒冷》、楊絳的《洗澡之后》、閻真的《活著之上》、嚴歌苓的《媽閣是座城》獲得2014年度五佳長篇小說稱號。賈平凹的《老生》獲得2014年度最佳長篇小說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