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軍團善用的“龜甲陣”
含有“驪軒”字樣的漢簡,時代早於陳湯誅郅支之戰,出自《肩水金關漢簡(壹)》
西漢與羅馬
成龍新片《天將雄師》,羊年伊始就率先拔得了春節檔頭籌,在票房一路凱歌高進的同時,這部號稱“根據真實歷史改編”的電影,也引起了觀眾濃厚的興趣:影片中,兩千多年前兩個超級大國——西漢與羅馬跨越亞歐大陸的相逢與較量,對眾多觀眾來說,陌生而新鮮﹔由羅馬人后裔在中國高山戈壁間建立起的金碧輝煌的驪靬城,除吸引影片中的考古學家外,也勾起了不少觀眾的好奇心。
這場看似不可思議的西漢戰羅馬,真的曾經確有其事嗎?
驪靬古城背后的歷史真相又是什麼呢?
后世的驪靬人,真是當年跋涉千山萬水來到大漢的羅馬軍團的后裔嗎?
這些謎題,我們將帶領大家一一探尋。
西漢與匈奴的恩恩怨怨
當郅支遇上陳湯這個狠角色
﹝1﹞影片中提到的“雁門關”位於今山西省朔州市和代縣交界處,在西漢屬雁門郡,不符合影片的西域諸場景,或為“玉門關”之誤。
《天將雄師》設定的故事發生年代為西漢元帝年間,地點在西域的雁(玉)門關﹝1﹞和樓蘭。提起這一時期中央王朝與西北少數民族的交流,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著名的“昭君出塞”故事,但實際上,漢朝數百年來匈奴大患的解除,絕不可能僅僅依靠王昭君這樣一個柔弱女子,真正毀滅性打擊匈奴力量並觸動他們求和內附的,是漢朝大將一次出其不意的西征。
秦朝末年,北方游牧民族匈奴趁著中原大亂逐漸興起並強盛。西漢建立后,匈奴不斷南下騷擾,漢高祖劉邦曾試圖用武力修理這個不聽話的鄰居,孰料被困在暴雪中的白登,最后靠行賄單於閼氏才僥幸撿得一條命﹔無奈,隻好忍辱送出金銀財寶糧食給匈奴,還不得不將漢室女兒嫁予單於,以求得北方邊境的暫時安寧。漢匈之間這種靠金錢與美色維持的表面和平一直持續了幾十年,直到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實在不忍堂堂大漢竟然屈尊於北方蠻族,遂發動幾次大戰役,將匈奴主力驅逐到大漠以北。隨后,昭、宣二帝又逐漸通過戰爭從匈奴手中取得了絲綢之路控制權。
遭受了漢朝一系列的軍事打擊,匈奴實力大減,內部出現五單於爭立的局面。五個單於都希望統一匈奴,彼此間征戰不休。就在呼韓邪單於即將大功告成之際,他的哥哥自立為郅支單於,並將呼韓邪單於趕出了單於庭。從此,匈奴分裂為南、北兩部,首領分別為呼韓邪和郅支單於。最初,兩部單於都希望得到漢朝支持,爭相送兒子去漢朝做人質。但隨著實力逐漸增加,郅支單於對漢朝優待呼韓邪單於及其部眾的行為日益不滿,因此經常囚禁、羞辱路過自己境內的漢朝使者,最后竟然在要求漢朝送回做人質的兒子后,殺害了護送的漢使。此后,郅支單於也擔心自己的行為會觸怒漢朝,就向西跑到康居,在都賴水邊建造了一座郅支城居住。
此時,漢朝的西域都護副校尉陳湯是個“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狠角色,聽聞郅支單於的惡行后,希望好好教訓他一頓,遂向上司都護甘延壽建議討伐郅支,甘延壽則希望請示朝廷后再做決定。陳湯是個急性子,等不及朝廷上公卿大臣們磨磨唧唧的討論。建昭三年,他趁甘延壽生病期間假造朝廷詔令,發動屯田兵和各少數民族軍隊,准備出師遠襲郅支。甘延壽聽聞大驚,但制止已來不及,隻好上奏先承認錯誤,自我彈劾一番,便隨著陳湯出征了。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