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文藝界熱議《平凡的世界》 梁鴻鷹:謳歌人的力量【4】

李星 向雲駒 李國平 暢廣元 梁鴻鷹 酈國義 尹鴻 李星文 聶偉 周由強 毛尖

2015年04月03日09:26    來源:光明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研討會發言摘登

  李星文(文藝評論家):

  在忠於原著的基礎上刷新原著

  我想說兩個意思,一個是忠於原著,另一個是刷新原著。

  忠於原著體現在這麼幾點:第一,開篇用了陝北口音的旁白,孫少平堅毅甚至帶點自卑的口音,味道非常純正。第二,一直如影隨形的來自小說的旁白。第三,導演率領導演組在服裝、造型、美術、選景這幾方面都竭力還原原著,現場的調度、鏡頭的運用也都是非常高的水准。第四,來自於原著一以貫之的真誠的心態,純真的愛情,真摯的友誼,還有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我想這幾點可以說明電視劇是非常忠於原著的。

  刷新原著是指敘事重心的調整。原小說裡孫少平的戲份或者說章節篇幅更多一些,但是電視劇裡的孫少安成為真正的第一主角。孫少安作為一個農民,他是率領村民發家致富的帶頭人,是一個非常正能量的人。

  這部作品一方面很好地還原了原著的內容,另一方面在當前電視劇播出環境之下,非常有誠意地為觀眾做了很多新的服務。

  電視劇沒有背叛小說的框架和人物走向,但通過素材的取舍完成了對原著的刷新。對孫少安進行了精神補鈣,孫少平則更多地被放進了暗場,配方變化后,這已經是一部全新的作品了。孫少安和孫少平是50后,《平凡的世界》記錄和折射了他們青年時代的艱難與奮進,感染和激勵了接踵而來的60后、70后。歷史拔步向前,孫氏兄弟的困境已不復存在,但歷史也是循環演進的,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困境。真情永不過時,奮斗總有價值,這是今天重看《平凡的世界》的理由,也是新舊兩代人精神連通的溝渠。

  聶偉(文藝評論家、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副院長):

  平凡世界裡的鄉愁與願景

  由上海來主創主拍《平凡的世界》,並且重點播出西北農村題材的電視劇,有歷史的機緣巧合也有源於現實訴求的必然。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影視創作就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對角線。立足上海拍農村,同時立足西安拍南方、拍上海。從東南到西北,這種對角線的往返式的觀察代表著在一個最長的距離裡都市和鄉村之間的相互觀看和融入,最大限度的容納了社會轉型期觀眾的情感反應。《平凡的世界》恰好就是集成了這個傳統,提供了廣闊的現實的土壤。這是一部向20世紀80年代致敬、為當代鄉土生活存照、為鄉愁美學還賬的現實主義力作。存照,真實記錄了城鎮化歷史下離鄉尋夢人和留守者的剪影。還賬,展現苦難的泥淖中攀緣而上的情懷。我們在《平凡的世界》裡能夠體會到改革開放初期無所畏懼的昂揚的激情,以及敢於改革試錯、敢於承擔的社會理性,這種激情和理性具有強大的傳遞能力,不僅是20世紀80年代我們青年人的中國夢,也是當代中國青年人的中國夢。這種中國夢是現實的。現實的孫少安的夢想是過光景有飯吃,他是創業者,充滿著智慧和幽默。浪漫的孫少平按照劇中的說法就是不甘心,他的父親讓他去闖世事。在大多數的兄弟創業故事裡,一般長子是現實主義者,弟弟有浪漫主義情懷,首先要滿足基本的溫飽和尊嚴,然后再談理想和愛情。兄弟互為表裡,他們構成了富有張力的靈魂的對話。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一開始好像是有分歧的,但最后殊途同歸。因為他們在共同的歷史遺產中找到了解決方案,那就是少安對弟弟說的一句話:家裡隻要有一個上學的就不窮。

  這部電視劇裡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模式,就是女追男。秀蓮追孫少安、田曉霞追孫少平,她們勇敢地表達她們濃烈的愛情,這是對人格魅力的贊揚,是對平凡人生不平凡奮斗的禮贊。

  我們格外需要一種東西,就是守護鄉愁。回望我們來時的路,是快還是慢?是進還是退?判斷的標准不在乎表象,而在於世道人心。故事的結尾,孫少平承諾帶少年明明去看“最好的世界”,他說這是平凡的世界。導演使用了搖臂的鏡頭,對平凡世界裡的鄉土風情進行了尋覓,那是非常惆悵的一刻,因為對於劇中人物來說,這是期待已久的重逢。

上一頁下一頁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