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文藝評論家):
小說的命運與電視劇的命運
我在最近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談到路遙和《平凡的世界》時說道:“我見証了他創作《人生》前后在中短篇小說領域的努力和不被承認的失敗感,更見証了《平凡的世界》在當時中國文壇和文學界,特別是批評界所遭遇的普遍的失望和冷淡。然而,他卻以一人之執拗和堅持,如其所願地打敗了整個兒的中國文壇和同樣執拗的中國批評界,使似乎以托爾斯泰和走托爾斯泰、肖洛霍夫道路的柳青式的理想現實主義方法創作的《平凡的世界》成為偌大中國的文學閱讀傳奇,和短暫人生的光輝紀念碑。在他們的偉大面前,大眾的選擇勝利了,現實主義勝利了,至今仍掌握著巨大話語權的批評的精英和精英的批評失敗了。他們隻能隨大眾選擇的天然正確沉默。這其中又包涵了多少社會和文學的密碼?”(《文學報》2015年3月12日)
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小說《平凡的世界》當年遇到的問題,又被根據它改編的電視劇所碰到了。小說遇到的是文壇渴望敘事出新求變的“現實主義”這條“創新的狗”,電視劇遇到的是被娛樂至上所養成的部分,特別是一些年輕觀眾的胃口。但是,如當年切中時代脈搏,符合廣大農民突破城鄉二元體制,過上有尊嚴生活的心理願望,渴望中國社會革新求變的夢想一樣,今天的中國社會和億萬普通觀眾,同樣需要重溫從“文革”到不斷深入改革開放的有關當代中國克服困難、走向光明的歷史記憶。路遙當年擲地有聲、抓鐵有痕的對文學現實主義的堅守和呼喊,同樣適用於今天的熒屏藝術。
電視連續劇《平凡的世界》選擇了同小說相符合、相統一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繼承了它貼近黃土大地的理想精神,在典型的歷史、時代環境中呈現和塑造出代表歷史前進方向,為時代和現實要求的鮮明形象、典型人物,正是它對原著的忠實,它與原著藝術精神、審美觀念、創作思想相契合,亦如原著一樣沉雄博大,它的主創人員如一個個隻知埋頭苦干的老石匠一樣,精雕細刻、一絲不苟,以敬仰的心情對待和處理每一個場景,拍好每一個鏡頭,捕捉著每一個體現著人物內心世界的面部表情,即使是一個信封、一雙鞋、一件陝北農具、窯洞中的一物一器,影片也務求真實,符合特定的歷史時代、人物生活場景。
向雲駒(《中國藝術報》社社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電視劇《平凡的世界》的三個比較性審視維度
我從三個角度做比較來看《平凡的世界》。一是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比較,兩者共同書寫了歷史轉折時期的波瀾壯闊和波詭雲譎。不同的是《平凡的世界》從孫少安、孫少平一群農民入手,寫了最底層的人民最平凡的人生所折射出來的歷史變遷、歷史規律,既是平凡世界裡普通人生的生活史詩,又是重大歷史轉折中的個性特點和群體命運。那個偉大的歷史時代的轉折正是順應著千千萬萬孫少安、孫少平這樣的人生欲求而不得不發生的時代劇變,正因為此,這個時代最終改變了山區各色人等的命運。今天的忠實於原著的電視劇,使得觀眾依然能感受到它超越時空的歷史力量。《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是一群高端的創作者在現代這個時代創作的,《平凡的世界》則是在30年前創作的,他們是一個雙臂。
第二,和原著比較。電視劇《平凡的世界》努力忠實於小說原著,是經典小說改編為電視劇的成功案例,電視劇既呈現了原著的精髓,又賦予原著生動的形象。語言上的不足是原著最大的弱點,但深刻的思想、宏大的結構都是它成功的地方。電視劇恰恰通過電視畫面的呈現,彌補了語言的不足。其他方面,包括思想、故事、情節、人物、語言等方面,電視劇都盡可能的呈現了原著的原生態的面貌。電視劇的人物形象,鮮明而生動,其中相關的人物事件牽連到更大的時代舞台,作品的觸角延伸到社會的方方面面,電視劇用密集的戲劇沖突、情節發展、命運跌宕緊緊吸引觀眾的目光,用宏大壯闊的場景、豐富的人物、深刻的思想展現歷史的進程和時代的變遷。
第三,電視劇通過作品反應的歷史真實,讓觀眾反思反省當下的社會現實,在歷史與現實的比較之中給人以警示和啟迪。電視劇中的人物,他們一波三折的愛情和婚姻依然讓我們心懷溫情,生活是美好的,愛情是美好的,為他人幸福而犧牲自己的人是崇高的。孫少安孫少平的人物形象具有強烈的意義。這樣平凡世界裡的平凡人物有什麼意義呢,電視劇以話外音的形式告訴我們,這是世界的基石。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