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清東陵被盜后面目全非:慈禧尸體遍身俱長白毛

肖伊緋

2015年04月20日10:26    來源:北京晨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清東陵被盜后面目全非:慈禧尸體遍身俱長白毛

  重葬工作完成,據寶熙測算,花費了銀元4000多元,可謂代價不菲。

  肖伊緋

  職業作家,獨立學者,已出版《在高盧的秋天穿行》、《民國達人錄》等十余部作品。

  1928年7月,孫殿英以軍事演習為名,制造了震驚中外的“東陵盜案”。筆者近日翻閱民國舊報刊,偶然查獲一份1928年9月24日的北平《世界日報》,該報第三版頭條刊發了清室寶熙訪談內容,敘述了東陵重葬始末。

  據寶熙在訪談中所說的舊歷日期推算,“東陵重葬”之行始於1928年8月20日,由北平啟程,22日到達東陵。9月2日再由東陵返平,9月8日才回到北平。此時離孫殿英等盜掘東陵僅一個月時間,但地宮與陵地已面目全非,很難恢復。

  寶熙的介紹讓人觸目驚心,他說,“慈禧尸體尚屬完全。但因出棺有日,又兼天氣甚熱,皮肉均已發酵,遍身俱長白毛。至乾隆及各后妃之尸骨,則凌亂無次,不辨男女,不知頭腦屬誰,手足屬誰矣。卒由常識推測,乾隆體骼甚大,享年有八十九歲,按此標准,可以得其大概。再則老年男人骨色發紫,女人骨白。乾隆之顎僅余牙齒一枚,據此亦可推知大半。但乾隆頭部之下腮,業與頭腦離開,放置甚遠。后經細加搜尋,始得合並原處。但腮骨雖得尋獲,然已損毀一半,無法尋覓矣。其二后三妃之尸骨,除有一具完全者外,余皆不能分辨。某后之頭骨,后半已失。又因乾隆之骨雖可推知,然亦缺欠甚多。”

  寶熙面對的首要難題是,墓室積水如何排干。他說,“墓內原來積水均四尺之深。吾人下地宮時,先借防火用之吸水車,盡四日之力,將內面積水吸干,始行入手清理。而墓內黑暗異常,即用油燈亦不易燃,即燃亦少時即滅。后用手電燈多具,並借用煤氣燈一盞,始能著手辦事。然煤氣燈在內,亦不能耐久,須更番移出地宮,吸換空氣,加以修理后,始能再用。”

  寶熙等花了4天時間,才勉強將墓室中的大量積水排干。由於他們去時一直在下雨,寶熙曾懷疑墓內積水是雨水灌入,事實証明,積水並非來自雨水,而是墓室本身鑿通了泉眼。所以,即使勉強將積水排干,遲早也還會積水。寶熙感慨道:“查此水來源,並非雨水。實因墓地下通泉眼,故有此患。內面之水,雖經吸干,然地孔中,亦時時冒水,后用棉花及泥水封填,亦歸無效。”

  如何重葬,寶熙說,“原有各棺木棺身甚好。乾隆之棺,為茵陳木所制者,不過各棺蓋略有損壞,后用漆灰填補完好。穿著一項,因乾隆諸人,尸骨不全,不能穿衣。而慈禧尸首,因其不堪動手,且僅扒開胸前,故仍舊扣好入殮矣。”看來,棺木堅固,歷二百年歲月及盜墓毀損,依然基本完好可用。但乾隆與慈禧的尸骨則凌亂不堪,隻能草草重拾入棺罷了。

  上述種種重葬工作完成,據寶熙測算,花費了銀元4000多元,可謂代價不菲。怎麼個“不菲”?須知魯迅於1924年在阜成門內西三條胡同,所購的一處四合院(現北京魯迅博物館),也不過花800銀元買了下來,加之又用了近200銀元翻修與添置家具﹔他住進這座四合院,實際上也就花了1000銀元。

  1984年,當慈禧內棺被清東陵管理所的專家再次打開時,也確証了寶熙所說的重葬時的情狀——這個上身包裹黃綢、下體褲子上繡滿“壽”字、右腳穿白綾襪、左腳赤裸的完整尸骨,就是慈禧。而乾隆裕陵中的一口棺材,也確實如寶熙所說“乾隆及二后二妃之尸骨,既不完全,又難分辨,故爾五人合用一棺成殮”。當然,這都是東陵被盜后不得已而為之的重葬使然。

  ●肖伊緋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