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東北姑娘成重慶烙畫傳人 有幾十把烙鐵上千幅作品

嚴藝菲 劉潤

2015年04月22日15:01    來源:重慶晚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東北姑娘成重慶烙畫傳人 有幾十把烙鐵上千幅作品

  高磊和她的烙畫作品

  烙筆繪畫

  屋裡堆著雜亂的木板,頭頂的吊扇轉得飛快,幾把電烙鐵散落在旁。十幾個人圍坐桌前,手上拿著400℃高溫的電烙鐵,灼燒的木板發出“滋滋”的聲音,不時冒出幾縷灰煙,燒糊的焦味充斥著房間。這不是機械修理廠,是重慶鐵路中學的課堂﹔這不是燒鬆香做電路串聯的物理課,是一堂普通的美術選修課。

  上課的老師是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烙畫傳人高磊,烙鐵是她的畫筆,木板、絲綢、紙張都是她的畫布。

  一次旅行結緣烙畫

  高磊是哈爾濱人,專業是國畫。2009年,她跟隨丈夫來到重慶工作,后來的一次麗江之旅讓她與烙畫結緣。

  說起這次旅行,高磊記得很清楚,“我在一處納西族宅院的門口,看到一名納西族小伙舞著一把大功率烙鐵在椴木板上刻畫,深淺的褐色呈現出一幅納西族人娶妻的場景。”這一幕讓高磊吃了一驚,因為在她看來畫畫都是用筆、噴槍等常溫工具,還沒見過用烙鐵畫畫的。

  “心一下就痒起來了。”高磊說,她安靜地在一旁看那名小伙畫了一個多小時,隨后這名小伙將手中的烙鐵和一塊新木板交給了她,開啟了烙畫生涯的第一步。“最燙的溫度熨帖在木板上,每一筆都不可改,深淺點線需要手腕給出不同的力度,那些棕色已經烙進了我心裡。”這是高磊第一次接觸烙畫的感受。

  幾十把烙鐵上千幅作品

  高磊回到重慶后,立即來到五金店買烙鐵。作烙畫需要一種薄而細的烙鐵頭,但五金店卻沒得賣。不輕言放棄的高磊買來砂紙,活生生把買到的烙鐵頭磨到自己想要的細薄程度。

  “從2009年到現在,我用廢了幾十把烙鐵。”高磊指著角落裡一箱用壞的烙鐵,臉上挂著微笑。高磊說,她一直在研究如何把烙畫畫得更能符合自己心裡的要求,烙畫已經成為她生活的一部分,“丈夫也支持,他說現在烙鐵的味道都變得好聞了。”

  目前,高磊的大幅木板作品已有上千幅,不少都送了人,還有些放在學校,她的家裡積壓不多。

  絲絹烙畫當上非遺傳人

  2011年,高磊在一次藝術展上遇到了她的老師張明志——當時重慶唯一一名非遺烙畫傳人,這讓她的烙畫有了質的改變。

  張明志教得非常細,對於哪種形狀的烙鐵頭適合什麼材料、題材、著力的深淺、線面的渲染、肌理效果,他都傾囊相教。在老師的指導下,高磊大膽把國畫的渲染帶到烙畫中來。

  后來,高磊更是挑戰用烙鐵在素描紙與絲絹上作畫,可以說是對烙畫材質的極限沖擊。高磊說,她的紙上作品《春曉雄姿》花了一個多月才完成,中途燒穿兩張畫紙,直到第3張才順利完成。對於絲絹上作畫,她目前也隻成功過1次,畫了一張八駿圖。

  高磊的付出和專研熱情終於得到了認可。2014年5月,高磊被評為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烙畫傳人。

  重慶晚報記者 嚴藝菲 劉潤 實習生 何青漢 攝影報道

  “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2011年,鐵路中學為高磊開設了烙畫選修課,准備了50台可調節溫度的烙畫電烙鐵,但每次開班的報名人數都超過了機器的數量。高磊說,本學期的烙畫班就有56名學生,她不得不分班次授課。

  初一的李浩楠今年剛開始學習烙畫,在老師的指導下,剛學習了半年烙畫的他就憑借烙畫作品《3D生活》獲得了重慶中小學繪畫比賽三等獎。2012年,高磊推送的3幅學生烙畫作品還獲得了重慶市藝術展演比賽的一等獎。

  高磊說:“獲獎並不是學烙畫的目的,不管是學國畫、漫畫,還是沒有繪畫基礎的孩子,他們覺得畫得快樂才是最重要的。”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