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文化>>媒體聯播

馬伯庸評"點翠頭面":傳統文化不能違背主流價值觀

張杰

2015年04月27日09:43    來源:華西都市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馬伯庸評"點翠頭面":傳統文化不能違背主流價值觀

  馬伯庸

  暢談文物、文學與歷史傳承與價值

  “歷史是骨頭,文學如血肉,文學是用想象豐滿歷史。”“讀書如戀愛,千萬別相親,湊合過日子。”“多吃幾頓火鍋,才有靈感寫三星堆。”4月26日下午,著名作家馬伯庸來到成都圖書館,做客“華西名人堂”,作了一場名為“物史與文史——歷史的自我鑒定與傳播”的分享活動。在活動上,馬伯庸與茅盾文學獎評委、辭賦名家何開四、四川省圖書館學會副理事長王嘉陵、四川省文物總店副總經理李天勇等川內名人“過招”,暢談文物、文學與歷史的傳承與價值。當小說高手遇上文博專家,全程妙語連珠,其樂融融。

  自爆曾有人找他鑒寶

  馬伯庸的《古董局中局》系列,是一套關於古董鑒定、收藏、造假、設局的百科全書式小說,被網友奉為“古董入門磚”。由於小說熱銷,馬伯庸也被一些古董收藏愛好者奉為專家。在大講堂上,馬伯庸也爆料此前在他的簽售現場,曾發生這麼一個小趣事,“有人走到我面前,打開一個紅布包,神秘地對我說:“馬老師,您來幫我鑒定一下唄。”這也讓馬伯庸覺得有趣,並幽默回應:“您看清楚我的簽名,我叫馬伯庸,不是馬未都。”在他看來,一個作家,很多時候,最多能確保細節真實可信,把小說中的人物寫得像個文物鑒定專家,但這並不意味著作者本人就有足夠能力去鑒寶。

  評說“點翠”事件

  近日,天津青年京劇團程派青衣、國家一級演員劉桂娟因為一則“點翠頭面”的微博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質疑其殘忍,劉桂娟及另一部分網友則堅持認為這是對藝術的追求。現場也有讀者向馬伯庸詢問其看法。馬伯庸正色道,“傳統文化需要傳承,這當然是對的。但不能和當下的主流價值觀相悖。比如現在辦了女德班,把夫綱搬出來,就是糟粕。現在翠鳥是國家保護動物,再把點翠拿來炫耀,就非常不合適。”

  在與讀者互動環節,有觀眾請教痴愛讀書的馬伯庸,拿到實在看不下去的“大部頭”怎麼辦?他口出金句:“那就別看了,不要勉強自己。讀書就像談戀愛,別去相親,不要抱著湊合的心態,增長知識只是其次,讀書首先要讓自己身心愉悅。”

  華西都市報記者張杰見習記者曾潔攝影劉陳平

(責編:易瀟、許心怡)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